竹葉海公園一期改造工程全面開工。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12月17日,一座以竹文化為特色,兼具濕地生態科普和市民休閒遊憩功能于一體的市級綜合性公園——竹葉海公園一期改造工程全面開工,預計2021年底建成開園。
引進100多種竹子,打造華中地區品種最豐富的竹文化公園
17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前往園博大道與竹葉海路交會處以東的一處高地,登高正好可以俯瞰竹葉海公園全貌,只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施工景象,公園雛形初現。
武漢城建集團所屬武漢園林綠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該項目負責人何偉介紹,竹葉海公園一期改造工程位於硚口區,北靠三環線張公堤,南臨城華路,西接竹葉海西路,東至規劃的古田一路延長線。
“這裡原來有一座竹葉海公園,但規模較小,設施陳舊,已滿足不了市民日益增長的綠化需求。這次改造工程,我們將公園面積擴大至41.1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17.2萬平方米,陸域面積23.8萬平方米。”何偉説,該項目是武漢市城建重點園林工程,今年10月進場,現在全面開工,將打造一座竹文化主題公園,預計2021年年底建成。
“全國有超40個竹主題公園,武漢竹葉海公園建成後,將是華中地區竹品種最豐富、竹數量最多的一座中心城區綜合公園。”何偉興致勃勃地介紹,湖北産竹,是自然竹類分佈中心之一,公園將引進100多個竹品種,打造一座“百竹園”。
一條環形步道貫穿全園,為市民打造綠色休閒空間
“公園的總體設計思路,以青山、綠水、竹韻園為設計理念,搭建‘一環三區’公園結構。”何偉説,以一條竹步道貫穿全園,以山水園為基調建立竹藝區、竹影區、竹樂區,向市民科普竹文化,展現竹風采。
市民沿環形步道,可慢跑、散步,穿梭于林下、濱水、道橋。“步道全長3000米,分為三級設計,一級主道最寬6米,可供人行和電動車行駛;二級步道寬3米;三級為一些林中支路,寬2.4米。”
在竹藝區,“百竹園”將展示100多個竹品種,還有竹科普教育基地和展示竹子樂器的絲竹軒。記者看到施工現場有一處下沉廣場式的建築,何偉介紹這裡將建造一座竹林劇場,屆時,可以在這裡舉行一些小型劇目或樂隊的演出。還有一座“青梅竹馬園”,將打造成兒童樂園。
竹影區,顧名思義,湖邊竹林倒映成影,主要以湖邊景觀為主,打造親水步道,保留現在的荷塘、杉林、柳堤。
竹樂區,是竹葉海公園二期工程,將打造一片竹海,以毛竹、孝順竹、鳳尾竹為主。
採用海綿城市設計,引入苗木種植新技術
現場,何偉從一棵正在栽種的樹穴底部取出幾顆乒乓球大小的土疙瘩,對記者説:“公園採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除了透水鋪裝、生態草溝、雨水花園等常見設施外,我們還採用這種叫‘蓄水陶土’的新技術。”
“蓄水陶土是一種用廢棄淤泥燒製成的新材料,有很好的吸水、保水作用。將它埋于樹穴底部,下雨時它會膨脹吸收水分,乾旱時會釋放水分,滋養樹木根部。”何偉説,目前在竹葉海公園停車場片區種植200棵法桐,計劃在100棵法桐樹穴鋪設蓄水陶土,並會長期記錄各種數據,進行對比。
目前,建設單位武漢園發公司正搶抓苗木栽植季節,倒排工期、爭分奪秒,全力以赴進行公園建設工作,力爭按期建成開放,讓竹葉海公園以最佳狀態,向全市人民展示雋永宜人的竹文化風采,為全市人民提供一個舒適且極具特色的綠色休閒空間。(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