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航空樞紐建設帶動國際物流激增 武漢機場跨境電商貨量同比增5倍
2020年6月2日,湖北外航服務有限公司開通武漢—列日全貨機定班航線。圖為機場工作人員在準備卸貨。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1月11日,由天河機場出港的X7282航班,裝載著12萬票貨物飛往比利時列日,其中大宗貿易貨物和跨境電商貨物各佔一半,貨物將流向溫哥華、洛杉磯、紐約、列日等地,這是武漢到列日的全貨機航班,目前每週飛兩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傳統外貿方式受到衝擊,而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增速顯著。為了搶佔先機、補齊短板,湖北機場集團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通過優化航線網絡、優化口岸功能,加快恢復及增開國際全貨機航線、國際貨運量快速增長。
“通過客改貨、臨時包機等方式,恢復及增開國際貨運通航點30余個,使跨境電商貨源半徑覆蓋到省內外各大城市,初步形成了廣覆蓋、高品質的國際物流網,把中國製造商品經由天河機場送入國際市場,再將市民所需的奶粉、紅酒、保健品等商品運回國內。”湖北機場集團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跨境電商業務已然成為穩住外貿基本盤、助力貿易高品質發展的有效推手,有助於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20年,在國內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之下,天河機場快件監管中心跨境電商進出口貨物總量創造了歷史新高,全年完成跨境電商貨物936萬票,同比增長近500%,貨值4.1億元,同比增長36%。
2020年下半年,武漢天河機場航班量穩步回升,逐步恢復至疫情前航班量峰值。在武漢市多部門和單位的積極爭取下,2020年12月30日,武漢天河機場獲民航局批復,航班高峰小時容量標準由39架次提升為42架次,預計2021年武漢天河機場航班量將進一步得到增長。1月4日,武漢天河機場實施雙跑道獨立平行離場試驗運行,天河機場離港航班從此進入雙跑道“齊飛”模式,機場整體運行效率將進一步提升,能更好滿足出行需求。
“十三五”時期,武漢機場國內外通航城市達到152個,形成了連通周邊、直達英法俄意、輻射北美、通達五大洲的國際航線網絡,是中部地區國際及地區航線最多的機場。2019年,武漢天河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715萬人次,增速達10.8%,在全國22座主協調機場中位列第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湖北機場集團將緊密圍繞“中部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戰略目標,堅持武漢天河機場“國際客貨雙引領”的發展策略,加快構建通達全球、覆蓋全國、連通全省的航線佈局,打造緊密銜接、高效運轉的中轉網絡。加快把武漢機場和鄂州機場打造為全球領先的航空客貨雙樞紐體系,為省市經濟轉型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提供強有力支撐。
未來,武漢市還將推進武漢天河機場新建三跑道及配套機坪工程、二號航站樓改造等機場擴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武漢天河機場、鄂州機場運營合作對接,加速構建國際及地區航線網絡,協同構建國內全貨機航線網絡,鞏固武漢天河機場中部地區國際門戶樞紐地位。其中,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工程將在現第二跑道東側360米處新建長3200米、寬45米的第三跑道及滑行道系統,配套建設助航燈光工程等。根據規劃,未來沿江高鐵也將在天河北站設站,天河機場將打造成為銜接高鐵和城市交通的大型國際門戶樞紐。
高鐵樞紐
武漢可直達25個省級行政區城市,打造通達10個方向的高鐵網
2020年12月26日,武漢至仙桃城際鐵路通車。“這是繼武漢至咸寧、武漢至黃石、武漢至黃岡、武漢至孝感之後,武漢城市圈第5條城際鐵路,為湖北省疫後重振、推動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0年12月20日,長江沿岸鐵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漢揭牌。當天,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西安至十堰高鐵湖北段舉行建設動員大會。沿江高鐵為我國東西沿江大通道,全長超2000公里、投資估算超4000億元,將極大增強沿江大通道客貨運能力,為湖北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重要樞紐帶來積極作用。
從2009年我國第一條高鐵大長干線——武廣高鐵開始,到京廣高鐵和滬漢蓉鐵路在武漢“十字”交會,武漢成為全國首個站在高鐵客專“十字”交會點上的城市,再到如今,基於“八縱八橫”的國內高鐵骨幹網,武漢鐵路樞紐形成了以武漢為中心的快速客運交通圈。
以武漢為中心,形成了覆蓋省內300公里範圍和至鄭州、長沙、南昌、合肥等中部省會城市2至3小時的快速客運交通圈;至京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4至5小時快速客運交通圈;至太原、成都、昆明、南寧、蘭州、海峽西岸等地6至7小時快速客運交通圈。武漢高鐵可直達全國25個省級行政區城市,實現了全國各大經濟區域的快速通達,“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交通格局已然形成。
目前,湖北正主抓“4+2”鐵路項目,加快建設十堰至西安高鐵、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呼南高鐵襄陽至荊門段、荊門至荊州城際鐵路4條鐵路,爭取武漢樞紐直通線、沿江高鐵武漢至合肥段2條鐵路項目開工,力爭將武漢至南昌高鐵、武漢至貴陽高鐵等項目納入國家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儘早開工建設。此外,鐵路部門還在加快推進武漢新港江北鐵路香爐山至黃州段、沿江高鐵宜昌至涪陵段等項目。
據悉,未來5年湖北將加快高速鐵路建設,預計到“十四五”末,高速鐵路里程將新增1500公里,在“十三五”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3000公里左右,全省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6700多公里。
湖北將持續完善“四縱四橫四斜”高鐵骨架和武漢通達10個方向的高鐵路網,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助力湖北疫後重振和高品質發展。四縱包含呼南、京港澳、京港(臺)、京廣二通道;四橫包含沿江、滬漢蓉、武杭、滬陜;四斜包含福銀、鄭萬、武貴、武漢至南昌。武漢將可快速通達鄭州(北京)、西安、重慶(成都)、貴陽、長沙(廣州)、南昌(廈門)、九江(福州)、杭州、合肥(上海)、濟南(青島)10個方向。屆時,武漢人坐高鐵到上海、重慶、西安等地僅需3小時左右,武漢到長江中游城市群、關中城市群進入3小時交通圈。
陸海聯運
武漢港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創新高,中歐班列“五線並行”
1月9日上午,滿載100個標箱玉米的“北糧南運”班列從陽邏港集裝箱鐵水聯運示範基地啟程,3天后到達貴陽改貌車站,首批玉米大約5300噸,2021年這一班列預計將運輸玉米100萬噸。
長江新絲路負責人表示,“北糧南運”戰略通道打通,使鐵路與港口、班輪航線實現無縫連接,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下一步,還將把東北的春小麥、大豆、稻穀等運輸到西南地區,把陽邏鐵水聯運示範基地打造成中部地區“北糧南運”糧食分撥中心。
近幾年,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迅速增長。全省8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和80%的集裝箱運輸是通過武漢新港實現的,陽邏港已成為武漢參與國內國際經濟分工的重要窗口和咽喉,航運業已成為武漢重要的“經濟底盤”。
在武漢加快推進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步伐下,通過開闢國內新航線、推動武漢直航日本班輪化運行等舉措,2020年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193.25萬標箱,同比增長14.4%,再創歷史新高,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經成為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
2020年10月29日,“徐州—武漢”集裝箱直航航線開通,2020年11月19日,“淮安—武漢”集裝箱快航直航的首航起航。每週一班的“武漢—淮安—徐州”集裝箱班輪航線,豐富了長江—京杭大運河的水運新通道,使長江中游城市群與淮海經濟圈聯動起來。
2020年5月9日,武漢至日本集裝箱江海直達航線正式班輪化運行,全年運行60個航次,共進出口6030個標箱。2020年12月12日,武漢開通日本—武漢—歐洲集裝箱水鐵聯運國際中轉新通道,日本到歐洲的貨物運輸週期由45天縮短至22天。
與此同時,中歐班列(武漢)已建設並陸續開通了經阿拉山口、滿洲裏、二連浩特、憑祥、霍爾果斯“五線並行”的物流通道,搭建起了“一主多輔、多點直達”的跨境物流服務網絡,最遠可直達英國倫敦,實現了湖北與亞歐國家陸上運輸的互聯互通,成為省市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載體、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平臺。現有25條穩定的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大陸34個國家、70多個城市,運行品質和整體效益位居全國前列。
通過鐵水、鐵公、公水等多次聯運,中歐班列與陽邏港國際水運航線無縫銜接,武漢國際陸海大通道初步形成。目前,武漢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加快建設,助力漢歐班列與江海聯運“相互喂給”,成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融合發展的標誌性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冠捷電子、俄羅斯木材集散基地、聯想生産基地等項目落地,集聚了光電子信息、電子産品、木材等産業。實現湖北與亞歐國家陸上運輸的互聯互通,促進了東風汽車、長飛光纖、烽火科技、淩雲集團等大批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將産品銷往海外,同時吸引了更多的外向型産業在湖北集聚。
展開“十四五”發展新藍圖,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武漢以打造亞太型航運中心為目標,推動集裝箱吞吐量儘快達到500萬標箱,汽車滾裝運量超過180萬輛,水鐵聯運運量達到100萬標箱,近洋(海)直達航線達到6條,武漢航運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基本建成戰略融合、樞紐集聚、智慧引領、市場一體、生態示範的國際化航運中心。(長江日報記者 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