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岸區鄱陽街小學小學生期末交走心的“勞動作業”
來源:長江日報  |  2021-01-14 10:30:08

  原標題:全校學生參與“我們的勞動日” 小學生期末交走心的“勞動作業”

全校學生參與“我們的勞動日” 小學生期末交走心的“勞動作業”

用勤勞的雙手美化校園。

全校學生參與“我們的勞動日” 小學生期末交走心的“勞動作業”

瞧這認真細緻的小眼神。

全校學生參與“我們的勞動日” 小學生期末交走心的“勞動作業”

學生清理路邊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

全校學生參與“我們的勞動日” 小學生期末交走心的“勞動作業”

學生們自備工具參與勞動。長江日報記者向潔 攝

全校學生參與“我們的勞動日” 小學生期末交走心的“勞動作業”

學習居家收納。學校供圖

  學做肉圓子,從剁肉、拌料到油炸、起鍋一氣呵成;學居家收納,原本堆放淩亂的衣物,經合理分類,一個包裹解決問題;學習給門窗“洗臉”、擺放桌椅,教室格局從線到面整齊劃一……本學期接近尾聲,武漢市江岸區鄱陽街小學的學生們上交了一份份走心的“勞動作業”,一批“勞動小達人”名單揭曉。“勞動小達人”們還通過勞動實踐進行調研,並梳理、完成相關項目調查報告,令人眼前一亮。

  在勞動中學會動手動腦

  1月11日中午,鄱陽街小學三(4)班教室內外一片忙碌的景象,有的學生在拖地、有的係著圍裙擦拭欄杆,別看他們年紀小,幹起活兒來像模像樣。

  男生成佳隆負責擦教室門上的玻璃,由於個子比較小夠不著玻璃的上沿,他像只小跳蛙一樣上下蹦跶著擦拭,還自我調侃:“既是勞動,也是運動。”

  這學期,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鄱陽街小學以年級為單位,以年級德育組長所帶班級為示範班,在全校開展“我們的勞動日”主題活動。

  每個年級選擇一個勞動主題,各班級圍繞年級勞動主題設計勞動項目。比如:一年級學生從學習整理書包開始,培養勞動樂趣;二年級學生學會打掃教室清潔衛生,培養集體榮譽感,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勞動意識;三年級學生走近身邊的勞動者,聽取勞動者的故事,學習不畏困難、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學會整理自己的書桌等;四年級學生增加了家居清潔任務,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培養家庭責任感;五年級學生以“小小廚師”為切入點,學習做菜,為父母分擔,體驗協作的快樂。

  “妹妹對我做的壽司讚不絕口,這給了我上傳視頻教大家一起做的信心。”該校五(2)班學生陳胤綺説,“小小廚師”活動讓她見識到同學們的新技能,有的搬出了家傳私房菜,有的做了創意冷盤,還有的同學展示了炸肉圓子的手藝。從來飯來張口的“寶寶們”經過一個多月的操練,個個都有“拿手菜”。

  在勞動中培養責任擔當

  在與學校一墻之隔的蘭陵路上,五(1)班賀寓誠等幾位同學組成的“共享小分隊”在老師的帶領下,對學校周邊的共享單車停放區域存在的問題進行實地探訪。眼見街面上隨意停放的各色單車,幾位同學二話不説,一一將它們搬移至指定停放區域內,並調整方向統一排齊。

  “舉手之勞而已。”女生楊馥嘉説,調查中,他們發現大部分用戶能夠將單車停放到指定區域裏,但仍有一部分人為了圖省事或因趕時間而將單車“丟棄”在路邊。這種行為方便了自己,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她希望大家都能規範停車,“共享”不要變成“獨享”。

  該校德育主任秦亞莉介紹,“我們的勞動日”並不是特指某一天的主題活動,而是一項長效的學習、鍛鍊。學生們首先要去發現自己勞動中存在的問題,然後組成小組進行項目化研究,將學到的勞動技能運用到勞動實踐中。

  該校校長成艷芳介紹,有數據表明,64.7%的中小學生認為所謂勞動教育就是社會實踐活動課,而社會實踐活動就是春遊、秋遊和參觀;70%的學生認為勞動技術就是信息技術。“勞動不能簡單理解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勞動教育並非僅僅培養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借助勞動實踐指向習慣、意識、責任感,其意義在於讓學生用身體和心靈感知世界。”(長江日報記者 向潔 通訊員 張麗婭)

  專家説

  江岸區鄱陽街小學責任督學 蔡磊

  鄱陽街小學“我們的勞動日”主題實踐活動緊隨勞動教育“初心”,助力學生成長。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學校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在勞動中存在的問題,然後組成小組進行項目化研究學習,將自己獲得的勞動技能運用到勞動實踐中。在勞動操作中學習合作,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育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家長説

  江岸區鄱陽街小學三(2)班 肖子軒媽媽

  從主動報名參加“每天五分鍾家務勞動組”、積極準備辯論會資料到每天完成家務勞動,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與變化。這樣的主題教育讓孩子們在一餐一飯、一絲一線中去感受勞動的滋味,體會勞動的價值,撒下熱愛勞動的種子。我想孩子們會繼續堅持勞動,在勞動中接受鍛鍊、磨煉意志,汲取不懈奮鬥的精神,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編輯:胡禮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