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座公開徵集創意方案口袋公園開放
來源:長江日報  |  2021-01-21 14:38:39

  原標題:給3畝地,3研究生“畫園” 武漢首座公開徵集創意方案口袋公園開放

武漢首座公開徵集創意方案口袋公園開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10121112744

武漢首座公開徵集創意方案口袋公園建成開放。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20日,武漢市首座通過眾籌創意設計方案建設的口袋公園,與市民見面。

  2020年9月,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發起口袋公園創意設計徵集活動,拿出3處“巴掌地塊”或邊角余料地塊,面向全社會“眾籌”創意設計方案。從徵集設計到方案落地,歷時5個月。

  首座亮相的口袋公園位於江岸區健康街與華盛路交會處北側,佔地1684平方米(約3畝地),被4個居民小區環繞。這也是江岸區塔子湖片區建成開放的首座口袋公園。該園緊臨塔子湖明渠,水域與華盛路夾角的三角形地塊被巧妙佈局,劃分為功能各不相同的“3個圈”。第一圈設有圓形廣場,場地開闊可作為市民的活動空間。第二圈貫穿步道,既可作為通行區域,也可利用小型空地作為運動空間。第三圈由三個花壇構成,可供市民圍坐,定位為休閒空間。公園內栽種有櫻花、桂花、烏桕、香樟等植物,春賞櫻花,秋觀紅葉、聞桂香,是周邊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下樓就是公園,太驚喜了。遛娃又有新去處了。”胡女士每天晚上在附近散步,見證口袋公園給周邊居民帶來的便利。她説,過去這個地塊一直空著,還有雜草。聽説要建口袋公園,大家都很高興。沒想到這麼快就修好了,清爽整潔,讓人眼前一亮。

  三名“95後”設計者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設計學院研一學生蔡卓霖和研三學生楊超、裴子懿。這是他們首次參與口袋公園眾籌設計,在歷時2個月的調研設計後完成了名為“漪輪時光”的設計方案,沒想到竟被完整採納並被建設成為一座服務市民的口袋公園。

  在設計此座口袋公園之前,設計團隊調研了不少武漢的口袋公園。他們認為一般的綜合公園更注重生態性,口袋公園側重的是人的活動空間,在這裡實現人與人的交流。

  “設計概念的生成是難度最大的部分,我們調研發現場地周圍居民小區較多,因此設計的第一想法就是實用性,但就如何增加趣味空間,如何結合場地的歷史性進行打造,小組成員多次商討求同存異,確定了‘漪輪時光’的主題思想。”裴子懿説,這個設計方案從城市、社區、家庭出發,提煉齒輪要素,意為讓口袋公園成為活躍鄰裡社區關係的齒輪,陪伴老年、兒童群體,傳遞愛與時光。

  公園建設過程中,設計團隊多次到現場參與討論方案的落地實施,基本上全程見證了他們的設計“變現”。蔡卓霖説,我們缺乏施工經驗,在後期的落地建設中,通過與施工方多次對接,最終能將多方理念落實到設計場地中十分自豪和感動。得知公園已對外開放,楊超計劃約上隊友,帶上無人機去公園上空飛一飛,定格下他們這個值得紀念的作品。

  據了解,該口袋公園建設方案在綜合考慮地形和周邊環境後,最終選取了入圍設計方案“漪輪時光”進行實施。江岸區園林局總工程師胡喜元解釋,設計方案看重創意性,而工程實施考慮更多的是落地性和居民實用性。在多次對該地塊進行現場勘察後,結合現有情況綜合考慮,他們選用了更符合三角地塊和濱水特點的“漪輪時光”設計方案。該方案在增加綠量的前提下,可提供給周邊居民更集中開闊的活動空間。後期還將對公園遊客量進行監測,適量增加便民休閒椅。胡喜元説,“眾籌”創意設計方案中投票最高的方案“景觀魔方”,未來將考慮選取更適合落地的地塊去建設。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規劃建設處負責人稱,此次“眾籌”設計建造口袋公園,經過了前期海選方案、大量研究論證,最終選擇了最適合周邊環境的設計方案,實際建設成果與方案設計契合度非常高。未來將繼續向社會徵集閒置用地和微空間,均衡公園綠地分佈,以“眾籌”的方式為市民增添更多家門口的口袋公園。(長江日報記者 彭毓穎 通訊員 趙旋)

編輯:胡禮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