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日前表示,沒有自主可控的汽車晶片,我國智慧網聯汽車將重蹈合資車覆轍。
據了解,汽車上使用的晶片分為功率晶片、功能晶片兩大類,共有100多種,從轉向到通訊,從速度調整到動力傳輸,這些晶片可以幫助控制一切。
我國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汽車銷量佔全球30%,但汽車晶片自給率不足10%。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車用晶片進口率超90%,先進感測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晶片過度依賴進口。其中,電動汽車中價值僅次於動力電池的IGBT,98%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且價格是國外的1.2倍至1.8倍。
車規級功率晶片,即IGBT晶片,用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控、電驅系統,目前僅有比亞迪、智新半導體、斯達半導體等三家廠商具備設計、研發和製造能力。
比亞迪在國內車企中較早佈局汽車晶片。自2004年起,經過17年的努力,比亞迪具備了車規級功率晶片的設計、製造能力,但其出貨量與英飛淩等國外廠商差距巨大。此次大部分車企面臨晶片短缺困局時,比亞迪表示自産晶片不僅可以自足,還“有餘量外供”。比亞迪去年9月披露的數據顯示,其IGBT功率半導體模組累計裝車超過100萬輛。
在汽車晶片中,使用量最大的是功能晶片。這類晶片類似于手機晶片,使用於車載網絡、自動駕駛、智慧網聯等關鍵系統,近年來崛起了北京地平線、芯馳科技等製造商。其中,由地平線設計研發的晶片去年裝配了16萬輛汽車,今年預計裝配100萬輛。
吉利集團旗下的億咖通科技,在汽車晶片領域也有突破。落戶武漢開發區的湖北億咖通已形成四大序列、多款核心産品的汽車晶片矩陣。其中,車載晶片E01 SoC把汽車晶片與手機晶片的性能差距拉近至3年,搭載這一晶片的車聯網主機已大規模在武漢實現量産,自主研發的第二代汽車晶片E02 SoC今年將在武漢量産,它的計算處理能力比第一代提升4倍。
由億咖通和Arm中國共同出資成立的芯擎科技,在武漢設立總部,將研發製造從傳統汽車電子架構到下一代智慧網聯汽車電子架構中的全部高端晶片。據芯擎科技CEO汪凱介紹,明年芯擎科技將推出首款7納米高性能智慧座艙車規級處理器晶片,2022年將推出首款自動駕駛晶片。(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 李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