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項獎勵彰顯荊楚大地創新魅力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2-19 09:13:16

  2月18日,湖北科技創新大會現場,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發佈,共授獎327項。人們向至高榮譽致敬,為潛心科研點讚,為纍纍碩果喝彩。

  獲獎項目中,體現基礎創新能力的自然科學獎申報數和授獎數大幅增長;省屬高校院所表現良好,湖北醫藥學院、湖北省中醫院首獲一等獎;應用研究項目中,企業牽頭或者參與完成的項目共有238項,佔比為87.5%。這些數字背後,是湖北基礎創新能力、省屬高校院所創新能力、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創新決勝未來!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湖北科教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創新優勢、人才優勢、發展優勢,湖北正在加快從科教大省向科技強省轉變。

  “從0到1”的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此次獲獎項目中,體現基礎創新能力的自然科學獎申報數和擬授獎數都大幅增長,其中受理數同比增長30%,擬授獎數同比增長43%。

  高比能鋰硫(硒)電池和鋰空氣電池、低成本鈉離子電池、高功率超級電容器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下一代電池體系。華中科技大學黃雲輝團隊完成的“基於協同傳輸機制的新型下一代電池關鍵材料”項目,獲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相關研究為下一代電池中的固相、液相和界表面載流子傳導規律提供理論依據。

  核酸是生命基本物質,人們發現核酸結構變化和表觀遺傳修飾發揮著重要的基因調控作用,與疾病發生密切相關。武漢大學周翔團隊完成的“核酸的分子識別和調控”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通過化學分子對核酸結構和特殊修飾的識別,進而對相關生命過程進行干預和調控,開發靈敏的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新策略和新技術,相關成果在國際上産生重要影響。

  原始創新,是“從0到1”的突破,常常意味著漫長而艱難的探索。湖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自然科學獎的大幅增長,特別是代表高水準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由2019年的6項增加到2020年的9項,顯示湖北省基礎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企業勇於推動創新

  積體電路産業是數據時代的核心基礎産業,由武漢新芯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獨立完成的“代碼型快閃記憶體晶片成套核心技術研發及産業化”項目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通過創新,武漢新芯開發出全球領先的成套50納米代碼型快閃記憶體晶片技術並商用,實現國産積體電路産業在細分領域上的重大突破,並在湖北建立了本土全産業鏈,切實解決了代碼型快閃記憶體晶片“卡脖子” 的問題。記者獲悉,該項目累計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5項,産品近3年銷售額21.4億元,出口額2.1億美元,創造利潤3.37億元,被聯想等公司廣泛採用。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評審出的應用研究項目中,企業牽頭或者參與完成的項目共有238項,佔比為87.5%。其中,在47項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中,企業牽頭或者參與完成的項目有42項,佔比達到89.4%。這充分説明瞭湖北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産學研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趙鋆衝 丘劍山)

編輯:胡禮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