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58名“戲苗子”5年磨礪露芳華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2-22 11:05:23

  原標題:158名“戲苗子”5年磨礪露芳華——我省戲曲後備人才培養初見成效

  “經過5年培養,這群孩子可以説是有模有樣、有板有眼了。”近日,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對2020年工作進行總結,該院院長、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楊俊談到戲曲後備人才培養時興奮不已,“我們委託培養的158名戲曲定向班學員,第五年劇目彙報已讓人刮目相看。”

  驚艷亮相,戲曲小苗初長成

  戲曲傳承,人才是關鍵。2016年,湖北省委宣傳部和省教育廳、省文化廳聯合發文,決定從全省小學畢業生中,為省戲曲藝術劇院招收一批楚劇、漢劇、黃梅戲學員,委託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按照“5+2”(前5年讀完中專、後2年讀完高職)模式定向培養。

  當年9月,3個免費定向班開班,從全省20萬名孩子中選拔出的158個“戲苗子”來到省城,踏上了7年專業學藝路。

  院校聯手,傾心澆灌。5年過去,“5+2”學習的第一階段已順利完成。從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從剛進校的“一張白紙”,到如今“唱念做打舞”有板有眼,這群孩子已然脫胎換骨,具備了一定的舞臺表演能力。

  今年1月15日,在武漢京韻大舞臺,158名學員中的60名代表登臺表演了《梨園遊》和《黃梅戲聯唱》兩個節目,他們青春靚麗的外形和精彩演出博得滿堂喝彩,也令現場觀摩的專家們眼前一亮,欣喜不已。

  “一個個筋斗翻得有模有樣,身形很好,唱腔很動聽。”專家們評價,孩子們進步很大。

  晚會主持人、著名戲曲人白燕升高興地説:“這些孩子是那麼純粹陽光,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湖北戲曲未來的中堅力量。”

  作為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院長,楊俊尤其感到欣慰。當年,她帶領劇院同仁跑遍了湖北各地,上山下鄉,挑回了這些戲苗子。5年來,她言傳身教,嘔心瀝血,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院長媽媽”。“我看到這些學生就像看到我的過去,他們看我,也許也能看到他們的將來。從青春逼人的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戲曲的未來。”楊俊説。

  應邀來漢觀摩並參加座談的雲南戲曲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周康梁認為,湖北戲曲在人才培養上的這一做法和努力具有深遠意義,“隨著這批學生走上舞臺,作用在未來會更加明顯。”

  傾心呵護,一切為了“戲苗子”

  “戲曲定向班開啟了校企合作新模式,我們全力以赴要做的,就是培養好這批小苗,確保他們成才。”楊俊説。

  剛來的時候,這批孩子大都在12歲左右,三分之二來自農村,還有不少獨生子女,進校時非常不適應,有的還天天哭鼻子,吵著要回家。為此,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選派3名年富力強的骨幹專家,擔任3個班的班主任,呵護他們成長。

  在老師們的“嚴管”與“厚愛”之下,孩子們很快適應集體生活,順利度過了“心理斷乳期”和青春期,並養成了早睡早起、按時上課、按時午休、晚上練功、尊師友愛等良好習慣。

  戲曲學習,童子功的訓練十分重要,同時也異常艱苦。大多數學生幾乎都是零基礎。剛開始訓練時,孩子們身上青了,腿也腫了,感到非常吃不消。3位班主任和專業老師一起,天天陪著練,並用自己的學藝經歷給他們打氣:“挺過這陣子就好了”。

  五年摸爬滾打,孩子們的筋拉開了,腿拉開了,腰身舒展開了,開軟度和力量都已具備了學習劇本的條件。

  來自恩施山區的土家妹子鄭椏文,每每想起自己當初拉筋拉胯疼得嚎啕大哭的場景時,總是油然而生感激之情:“是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和積極鼓勵,我們才得以渡過訓練難關、練出藝術身形”。

  此外,劇院堅持讓3位班主任帶領孩子們走出學校,現場觀摩名家出演的各種大戲、經典劇目,讓孩子們開闊眼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戲比天大”的理念,逐漸在他們心中紮根。

  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的全體演職人員,利用學校練功房晚自習空閒,自發輪流到學校督促輔導學生練功,不要一分錢報酬。從星期天到星期四, 每天都有14名演職人員義務到校輔導。

  梅花香自苦寒來。楊俊表示,戲曲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5年教學工作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目前,劇院已在統籌考慮這批學生將來回到劇院實習上崗等問題,“確保他們人人學有所成、人人成才,還要把他們真正留住,培養出新一代的名家大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農新瑜 通訊員 丁艷紅 實習生 彭潔茹)

編輯:胡禮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