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國櫻搖籃”櫻花盛放 4個新品種有望亮相街頭
來源:長江日報  |  2021-02-25 11:22:55

  原標題:“國櫻搖籃”科研櫻花盛放4個國櫻新品種通過鑒定後將亮相街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225110154

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櫻花山上收集的早櫻品種已開花。照片均由長江日報見習記者肖茗予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225110158

用作父母本的華中櫻綻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225110201

華中櫻與福建八重寒緋櫻雜交培育的國櫻。

  眼下,在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鮮為人知的“國産櫻花搖籃”內,60余株科研國櫻悄然盛開。該院櫻花研究專家稱,這些“市民從未見過的櫻花”一部分將來有望在武漢街頭綻放。

  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又名武漢市園林科普公園,位於青山區園林路。2月23日,長江日報記者看到,院內中心區域有一座用鐵柵欄圍起來的櫻花山,種有華中櫻、福建山櫻、初美人、大漁櫻等30余個品種60多株國內外櫻花。其中6個品種10余株早櫻已開放,紅得像火,粉得像霞,令人賞心悅目。

  在山頂一株顏色火紅、花朵狀如小鈴鐺的櫻花樹旁,該院櫻花研究專家、工程師聶超仁介紹,這是福建山櫻。他又指著旁邊幾乎一模一樣的櫻花樹説,這是雲南中國紅。

  記者問:“這兩種櫻花長得不是一樣嗎?”聶超仁笑道:“不一樣。福建山櫻是單瓣的,雲南中國紅是重瓣的。”記者細看,果真如此。福建山櫻花瓣只有一圈,而雲南中國紅花瓣層層疊疊,有20多瓣。

  這些櫻花是該院櫻花種質資源庫收集的櫻花,主要用於種質資源保存和新品種培育。2020年,這座歷時7年建成的“櫻庫”入選國家級櫻花種質資源庫,成為全國唯一躋身“國家隊”的“櫻庫”。

  目前,這座“櫻庫”已收集國內外櫻花種質資源94種800余份。其中,收集國內櫻花野生種(變種)32個,約佔國內野生櫻花種類的72%;收集櫻花栽培品種48個,約佔國內引入日本櫻花品種總數的66%。

  聶超仁説:“我們還在不斷引進,希望能將國內外櫻花野生種和栽培品種收集齊全,以便有足夠多的父母本,培育出更多優良的國櫻新品種。”

  他説,對於收集的櫻花種質資源,他們都要評價其觀賞性狀,發掘優良性狀,並將性狀數據輸入數據庫。培育新品種時,可根據育種項目選擇最佳父母本組合,以求“優生優育”,達到育種目標。比如,想培育適合做行道樹的國櫻新品種,就要找樹形高大、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的櫻花做父母本。如果國內外櫻花種質資源收集齊全,將為武漢乃至全國各地“量身定制”國櫻新品種,提供更多資源材料。

  該院東南角有一片面積10畝的櫻花圃。這是該院培育國櫻新品種的“搖籃”,種有200余株通過各種櫻花父母本授粉雜交培育出的後代。目前,已有60余株國櫻盛開。

  聶超仁指著一株火紅色國櫻、一株粉紅色國櫻説,它們都是以開白花的華中櫻和開紅花的福建山櫻為父母本雜交培育的後代。但“兄弟倆”長相明顯不同,粉紅色的更像“父親”,火紅色的則更像“母親”。

  “國櫻搖籃”裏培育的楚紅、楚錦、楚天飛雪、楚園豐後等4個國櫻新品種,已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報新品種鑒定。一旦通過鑒定,它們將率先在武漢的公園、廣場和街頭綠地推廣種植。

  市園林科普公園開放時間為每天6時至22時。該園相關負責人提醒市民,前往觀賞櫻花時,請務必站在鐵柵欄外;如想看得更清楚,不妨帶上望遠鏡。(長江日報記者明眺生 通訊員邱自楨)

編輯:胡禮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