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運期間省交通運輸廳緊盯人防、地防、物防三大關鍵環節——“三防”+便民,情暖旅客回家路
春運期間,就地過年的倡導讓本地遊客增多,丹江口市交通運輸局多措並舉推進公路排堵保暢,圖為眾多遊客在素有“中國最美環庫公路”之譽的丹江口環庫公路沿線盡情遊玩。(通訊員 楊道三 攝)
這是個“不一般”的春運。就地過年成為今年春節最大特色。
如何落實春運常態化疫情防控?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緊盯關鍵環節,落實防控要求,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僥倖、不鬆懈、不厭戰,減少人員流動、減少旅途風險、減少人員聚集、加強人員防護,以“防控不松、保障暢通、平安有序”的春運新姿態,保障人民群眾平安出行。
數據顯示,1月28日至2月23日春運的前27天,全省鐵、水、公、空共發送旅客1623.0227萬人次,同比下降63.40%。目前,全省交通運輸暢通,運行平穩有序,防控效果良好,實現無擁堵、無滯留、無疫情傳播。
緊盯“人防”:嚴把五個關口
“您好,請出示一下健康碼。”2月17日,十堰市客運中心站候車大廳人流穿梭,車站進站口,值班站長郭紅不斷提醒旅客掃碼進站。聲音有些嘶啞的她,身旁是車站專門設置的“人工登記處”,專為老年旅客及掃碼遇到困難的旅客提供服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進出站人員均要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車站設置隔離區、臨時隔離房,並在購票區及進站區設置一米等候線。十堰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夏樹應介紹,春運期間,該市各車站嚴格落實站場消殺以及車輛、司乘人員的日常消殺以及個人防護等疫情防控措施,增加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消毒、通風頻次,做到“應防盡防”。
人,是疫情防控關鍵因素。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朱漢橋介紹,湖北省堅持把疫情防控放在春運工作首位,採取更加嚴格、更高標準的措施,包括“應防盡防”“應檢盡檢”“應接盡接”“應減盡減”“應認盡認”等五道關口。
據介紹,春運期間,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強化省防控指揮部交通保障專班春運疫情防控職責,廳主要領導擔任專班總負責人,分管廳領導擔任常務負責人,下設綜合組、運輸保障組,抽調11名同志參與工作,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派出督查組,督促司乘人員嚴格落實“四必”管理措施(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積極引導旅客亮綠碼、戴口罩、測體溫、勤洗手、不聚集。各運輸生産單位及站場全面梳理售檢票、進站、安檢、候車、中轉、乘車等人員易聚集環節,採取嚴控超員、增加通道、優化流程、控流限流等針對性措施,盡可能減少人員擁擠。
按照“應接盡接、知情自願”的原則,全省交通運輸部門抓緊推進一線服務人員疫苗緊急接種工作,包括湖北省381個收費站、171對服務區、約2.8萬高速公路一線從業人員,築牢春運疫情防控交通防線。
督促交通運輸企業加強對一線服務人員的健康管理,配足配齊防護物資,提升一線從業人員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開展日常健康監測和定期核酸檢測,做到“應檢必檢、每週一檢”。截止2月19日,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共72985人接種緊急疫苗。
“不把旅客當麻煩,更不能一拒了之。”朱漢橋説,通過科學精準施策,交通窗口行業疫情防控嚴之有度、嚴之有方。比如,督促交通運輸各部門各單位,切實落實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強化健康碼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杜絕層層加碼和“一刀切”,切實保障群眾必要的出行需求。
緊盯“地防”:樞紐設置隔離區
2月16日,宜昌客運港,大貨車穿梭港區,翻壩物資轉運一派繁忙。宜昌市水路交通執法人員王林身穿藍色制服,仔細檢查每個環節。“這個春節安全生産‘不打烊’。”為了保春運安全暢通,王林春節期間堅守崗位。
這是全省各地交通運輸部門“以防為先”、緊盯“地防”的一個縮影。春運期間,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督促客運企業推行、擴大“無接觸”售檢票服務,進一步完善售票系統,拓展線上服務範圍,延長服務時間,充分發揮電子客票優勢,增設自動檢票功能、安檢儀,推廣自助實名制核驗通道,實現“無紙化”便捷出行,提高人員通行效率,避免因查驗等引起人員聚集。
根據要求,全省交通運輸經營單位加強對場站、港口、公路服務區等重點部位的排查,嚴格執行對運輸站場、服務區和交通運輸工具消毒、通風有關防疫規定,並增加通風、消毒頻次,做到“應防必防”。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聯合衛健部門,指導各地在重要交通樞紐設置隔離區(留驗站),對於發熱旅客,及時報告、處置,按程式做好交接工作。
強化春運隱患排查。據統計,全省對普通公路安全隱患排查共計1062次,對高速公路重點部位排查7603次;運用五種形態對“兩客一危”(公路客運、旅遊客運、危化品運輸車)實施閉環處理,共批評教育18533人次,經濟處罰3776次,停班學習437人次,辭退開除24人;對9146艘船舶進行清理,建立長期逃避海事監管船舶清單和問題清單,並逐船逐問題督促整改。
緊盯“物防”:嚴控冷鏈物流
廢棄口罩收集,在不少地方是“老大難”。
但在襄陽市各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公交站點及市區各高速公路收費站,早在春運前,廢棄口罩專用收集容器全部設置到位,且有專人值守處置廢棄口罩。這是該市緊盯“物防”,跟蹤督辦的結果。“除了明查,還有暗訪。”該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多措並舉,獎懲結合,規範交通窗口行業廢棄口罩收集,避免交叉感染。
場地消殺,是“物防”的重要內容,冷鏈物流板塊,更是重中之重。
按照交通運輸部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防控工作指南和省防指要求,省交通運輸廳督促進口冷鏈運輸一線人員做好個人防護,開展好日常健康監測和定期核酸檢測,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做到“應檢必檢,應接必接”。同時,督促進口冷鏈運輸企業做好交通運輸工具的消殺和內部清潔,定期進行預防性消毒。
在運輸信息登記環節,省交通運輸廳要求進口冷鏈運輸企業落實信息登記制度,全面納入“鄂冷鏈”平臺管理,通過數字化、智慧化等技術,歸集車輛、貨物、人員、線路等信息,提升監管效率和水準,實現閉環管理。此外,督促企業完善和落實應急預案,做好發現樣品核酸檢測陽性的應急處置。
據統計,春運以來,全省交通運輸部門全面排查冷鏈運輸企業、車輛及違規運輸行為,對全省282家冷鏈運輸企業、1839台冷鏈運輸車輛全面排查,掌握冷鏈運輸動態,對冷鏈運輸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重點對“體外分裝轉運”隱患,專項排查,及時排除隱患,防範風險。
便民舉措:情暖旅客“回家路”
春節,與家人團聚是千年傳統、情感寄託。
在武漢火車站,68歲的黃玉榮和老伴享受了一次貴賓服務。手機“脫網”的老兩口,從專用通道進入,去廣州看望兒子。由於他們買的去廣州北的高鐵臨時停運,工作人員況才咏迅速帶他們到旁邊的人工窗口辦理改簽。“人工通道就是好,方便不會掃碼和網上購票的老人出行。”黃玉榮高興地説。
車站工作人員李景超介紹,專用通道還有愛心卡,如果有老人行動不便等,親友可辦理愛心卡直接把老人送上車。考慮到部分“脫網”旅客習慣用現金購票,武昌站人工售票窗口提供24小時現金服務,並安排專人對“脫網”旅客提供手機客戶端註冊諮詢、解答和引導服務。
春運期間,全省各地交通行業開展“暖冬行動”“情滿旅途”等活動,不斷提升春運服務品質。車站、機場、碼頭等客運樞紐進一步改善旅客候乘環境,嚴格落實環境衛生要求,優化安檢、換乘、行李領取等流程,通過“健康碼”代辦代查、設置人工通道、諮詢指引等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技術困難問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方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