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萬里走單騎”探秘黃石“工業史詩”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3-02 10:03:17

  一雙白底布鞋,一下車便直奔“天坑”……2月27日至3月1日,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率《萬里走單騎——遺産裏的中國》節目組來到黃石,探秘黃石保護工業遺産、打造“工業史詩”背後的故事。

  黃石工業遺産全國唯一

  黃石有3200多年前商周時期的銅礦遺址,有1700多年前的鐵礦遺址,還有1908年建立的中國最早的大型煤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以及近現代亞洲最大的水泥廠。

  “銅、鐵、水泥等遺産,全國不乏其物,但工業遺産集中于17平方公里的區域卻是全國少有的。”單霽翔説,“黃石的工業遺産是唯一的、獨特的,值得深度開發。”

  3月1日上午,單霽翔以《堅定文化自信 做中華文化的忠實守望者》為題,為黃石市委論學習中心組(擴大)進行了一場專題講座,他結合英國鐵橋谷、維也納煤氣工廠、舊金山巧克力工廠等工業遺産成為“網紅”景點的案例,闡述了工業遺産保護利用的巨大價值和現實意義。

  “我之前來過黃石,但是團裏其他3位成員都是第一次來黃石,第一站去‘天坑’,看到2000米長的礦坑,他們當場就被震撼了。”單霽翔以“點亮紫禁城”的成功實踐為例,建議運用數字技術,在礦坑內開展“燈光秀”、夜間駐場演出等,給遊客帶來終身難忘的體驗。

  霽翔曾在全國兩會上提交《關於設立黃石國家工業遺産保護片區的提案》,為黃石積極發聲。2012年11月,黃石礦冶工業遺産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冰冷的歷史中有溫暖的情感

  從故宮博物院退休後,單霽翔從故宮的“看門人”,變成了文化遺産的推廣人。他牽頭組建“布鞋男團”,用腳步丈量文化遺産,男團成員包括演員黃覺,他剛剛飾演了《山海情》中一心幫助村民種蘑菇、賣蘑菇的淩教授,以及德雲社相聲演員閻鶴祥、歌手馬伯騫。

  “我年輕時當過農民、工人,現在退休了,叫我老單就行。”節目錄製中,單霽翔樂呵呵地走到人群中間,直言他並不太喜歡院長、會長等稱謂。

  單霽翔説,自己當過8年的工人,這次穿著工作服走下200米深的礦井感觸很深,特別是跟黃石的老礦工和水泥廠退休的職工談到過去艱苦創業的故事時,大家都很感動,白髮蒼蒼的老人,不約而同的合唱《小燕子》,這就是一座城市的記憶。

  “冰冷的歷史中有溫暖的情感因素,黃石很多家庭都跟工業有關,有的祖孫三代都在工廠工作過,保護工業遺産,其實也是保護人們的情感、保護住人們的鄉愁。”

  單霽翔透露,《萬里走單騎》黃石節目預計3月下旬播出。

  讓工業遺産“活化”

  談及工業遺産如何保護利用,單霽翔坦言,無論是工業遺産還是古建築,如果不利用會糟朽得更快。一旦利用起來,人們經常關注它、修復它、完善它,反倒更加有利於工業遺産的保護。“因此工業遺産保護,在於如何合理化運用、活化利用、保護性再利用。”

  近幾年,黃石市編制了工業遺産片區保護總體規劃,並出臺地方法規,對工業遺産進行全方位保護;同時,對廢棄廠礦進行清理修復,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深度挖掘工業遺址的文化價值,打造“工業史詩”,在保護中積極推動申報世界文化遺産。

  如何讓工業遺産“活化”?單霽翔認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保護、傳承是很有必要的。“傳統的思維方式要有轉變。過去説到文物保護,經常認為它是專業的、系統的、部門的、行業的工作,而沒有將其看作是全民共同參與支持的事業。其實,世界遺産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人們居住在這座城市中,工業遺産能夠帶來什麼,每個人都有監督權、知情權、參與權、受益權。”

  他以故宮博物院嘗試探索的傳播方式為例,如通過《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讓很多年輕人嚮往,每年報考就職的人數以萬計;再比如通過《國家寶藏》節目,以講故事的方式,讓深藏在故宮的文物活起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娜 通訊員 劉佳 鄢巍)

編輯:胡禮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