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李鯤、吳雨)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建設的基於雲的小衛星科研生産基地——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衛星産業園,目前初步具備試運行條件,正式運行後將實現年産百顆衛星的能力。
這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黨委書記馬傑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所介紹的。馬傑表示,截至2020年12月,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衛星産業園6個單體建築已具備竣工驗收條件,衛星智慧生産線突破了適應多品種變批量需求的可重構技術等11項關鍵技術,完成以衛星智慧裝配系統為代表的18個分系統、103台(套)工藝設備的部署與調試,目前已初步具備試運行條件。
2019年4月,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衛星産業園正式開工,規劃用地426畝,主要建設多功能産業生態中心、航天器智慧製造中心等6棟主體建築和以“柔性智慧化、數字孿生、雲製造”為主要特徵的衛星智慧生産線,投資總規模13.37億元。
據了解,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將以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衛星産業園為中心,吸引衛星産業上下游配套企業聚集,構建新型空間産業生態體系,並面向全行業提供自動化總裝、集成、測試、試驗服務。同時將實際生産與科普活動相結合,打造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教育中心。
馬傑表示,近期將在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衛星産業園組織開展衛星現場生産下線儀式,向各界全面展示衛星智慧生産線的能力,並完成現場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