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雄武漢為什麼能·精神密碼 敢於勝利是英雄城市最鮮亮的底色
“春歸英雄城 禮讚中國年”快閃活動中,武漢市民手舉五星紅旗高唱《我愛你,中國》。長江日報記者金思柳 攝
2021年一季度全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主會場在東湖高新區舉行。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打贏了氣吞山河的抗疫大戰,抵禦了世紀罕見的洪水大汛,經受了艱苦卓絕的疫後大考,過去一年,武漢三戰並舉,仗仗精彩。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武漢激情豪邁,踏上新征程。
“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
在過去這極不平凡、極其艱難的一年,武漢人民用實際行動展現著中國精神,也在一堂堂“思政大課”中錘鍊精神。敢於鬥爭,敢於勝利,這是戰勝艱難險阻的精神偉力,也必將成為武漢人民創造更加輝煌業績的精神底氣。
一仗接著一仗打,戰罷大疫再戰大汛
檢測機構“擴面提速”,“兩山”醫院拔地而起,方艙醫院迅速啟用,徵用酒店、高校建立隔離點,社區封控、拉網排查、創建無疫情小區……非常時期,非常之舉。一個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步步成為現實。
去年3月中上旬,儘管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但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繁重。“要一鼓作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引方向,堅定意志,武漢人民愈戰愈勇!
救治的戰場上,是分秒必爭的生命角力。封控的戰場上,是萬眾一心的人民戰爭。保供的戰場上,是一刻也沒有斷的人間煙火氣。一個個平凡的武漢人,把自己活出了英雄的模樣。
2020年3月18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和現有疑似病例首次三項清零。這標誌著,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這個時間,比專家的預測提前了三個月。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
但戰疫還未結束,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決定武漢保衛戰能否取得決定性成果的關鍵。幾所高水準醫院先後被確定為重症患者集中收治醫院,集中優勢兵力發起最後總攻,“武漢保衛戰”進入倒計時。
2020年4月23日,武漢危重症病例全部實現清零;4月24日,武漢重症病例全部實現清零;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慎終如始,善作善成。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武漢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堅持“人、物、地”同防,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
在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國內局部出現反彈的情況下,武漢堅守住安全底線。截至9日,武漢已連續近300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
戰罷大疫,再戰大汛。
去年夏天,持續43天的梅雨季,8輪強降雨,5次長江洪峰,總降雨量歷史第一,中小河流、湖泊、水庫全線超警戒水位。長江漢口站水位最高達到28.77米,為歷史第四高水位。剛剛取得疫情阻擊戰決定性成果的武漢,又面臨異常嚴峻的防汛形勢。
才解抗疫征衣,又披防汛戰袍。“守護大堤就是守護家園,我們沒有退路!”漢陽江堤上,五對父子兵共赴防汛一線。數萬武漢防汛人枕戈待旦,24小時堅守在防汛一線。在全市的統一部署下,各級防汛機構履職盡責,全市人民風雨同舟,最終打贏了這場防汛戰,保衛了一城安瀾。
一關接著一關過,英雄之城浴火重生
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衝擊,全國GDP同比下降6.8%。作為封控時間最長、重啟時間最晚的城市,武漢受疫情影響最大,GDP同比下降40.5%,創下歷史新低,不少機構預測武漢全年排名將跌出全國前十。
衝擊前所未有,鬥爭艱苦卓絕。投身疫後重振的武漢,産業鏈亟待恢復,資金壓力巨大。
武漢是長江經濟帶三大核心城市之一,承擔多重國家使命,戰略地位舉足輕重。疫後重振,同樣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
“湖北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沒有改變,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 總書記這“三個沒有改變”的論斷,為武漢疫後重振增添了動力,“搭把手、拉一把”的指示,更是給武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不負深情厚望,武漢快幹實幹,只爭朝夕:搏殺二季度,衝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
從4月8日“解封”後的第一場“雲招商”,到“雲洽談”“雲簽約”,再到中國品牌節年會、亞布力論壇武漢特別峰會、世界大健康博覽會……武漢“敢打必勝”,比學趕幫超,開展多起項目的拉練活動,將“重啟鍵”按成“升級鍵”。
“眼前這棟樓,今年8月才破土動工,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去年11月24日上午10時,寒風裹著雨水。洪山區碧桂園碧樂城項目建設工地,負責人正認真地向參會觀摩人員介紹項目進展;位於江岸區的武漢市第八醫院新建項目工地,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醫技樓、綜合樓及住院樓已拔地而起,項目經理表示有信心按計劃完成任務。
拉練現場,所有重點項目逐一接受打分,真刀真槍,容不得半點馬虎。敢於勝利的武漢人,將“升級鍵”按成“快進鍵”:一季度經濟遭重創,二季度單季基本打平,三季度強勢轉正,四季度重回全國前十。
一仗接著一仗打,一仗接著一仗勝,武漢這座千萬人口大城,和全國同步舉行高考,秋季如期開學,英雄之城浴火重生。
一程接著一程幹,征途漫漫奮鬥不息
站在“兩個百年”交匯點的武漢,如何才能起好步開好局?
去年11月20日,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召開。“此次大會在湖北武漢召開有著特殊意義。”總書記在賀信中再次給武漢指明瞭方向:“希望湖北省和武漢市以此次大會召開為契機,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大戰大考中淬煉的偉大抗疫精神,必須凝聚成武漢奮進新征程的磅薄力量。抗疫先進事蹟報告團全市巡迴宣講,超過2萬人現場聆聽,數千萬網友線上觀看;針對“六項治理”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武漢提出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開啟新征程。
今年武漢“兩會”提出堅定不移加快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五個中心”建設。
藍圖繪就,謀定而動。大疫過後武漢人的第一個開年,起跑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正式啟動建設、21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地鐵19號線完成百環掘進、“武漢造”新冠滅活疫苗上市……
“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總書記的新年賀詞點燃了1000多萬武漢人民接續奮鬥的熱情。
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開啟“十四五”新征程,武漢不負囑託,勇擔使命。征途漫漫,唯有奮鬥。抗疫大戰的精神偉力,正在轉化為武漢精神的不變底色,激勵著千萬武漢人民繼續乘風破浪。(長江日報記者王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