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恩攜手創造扶貧新模式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3-17 09:57:36

  閱讀提要

  2016年10月27日,恩施州被納入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範疇,明確由杭州市結對幫扶。4年多來,浙江省、杭州市累計落實財政幫扶資金12億元,社會援贈3億元,實施消費扶貧17.8億元,實施幫扶項目950個,直接帶動恩施州23.36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浙鄂兩省、杭恩兩地連續兩年獲評“綜合評價好”。2020年9月26日,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舉辦的減貧與南南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上,“杭恩攜手扶貧新模式”成為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領域唯一入選案例。

  “自2016年以來,杭恩兩地以‘中央要求、恩施所需、杭州所能’為總原則,攜手打出系列組合拳,為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杭恩模式’。”杭州市幫扶恩施州工作隊領隊、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長吳槐慶説。

  深化産業扶貧“杭恩特色”

  “咯,咯!”3月10日,建始縣茅田鄉雪岩頂村3組44歲脫貧戶劉永在雞舍裏忙著給鬧得歡的土雞喂食。他笑著説:“濱建公司給的分紅,村裏集中買來土雞養殖,今年可增收3萬元。”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杭州濱江區與湖北建始縣將幫扶資金化零為整,集中投入2200萬元,成立濱建蛋雞産業園,在杭州明康匯的超市裏銷售。如今,富硒蛋成為當地的俏銷商品,所産生利潤每年給92個村分紅數百萬元,著力破解了重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

  目前,投資1億元的二、三期蛋雞養殖場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建成後,可養殖蛋雞100萬羽,年産值約2億元。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杭恩雙方切實瞄準産業這個根本,持續深入實施特色農業、生態文化旅遊業、“硒品入杭”、“浙企入恩”等四大産業提升工程,攜手建成23個産業園區和123個較大規模種植養殖基地,實現産業發展突破。

  雙方還在實踐中探索出兩地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協作的新路徑和新方式。目前,已有222家杭州企業家和社會組織與恩施州249個貧困村結對,134位企業家和社會組織負責人擔任145個貧困村“名譽村長”,累計引進102家浙商企業,落地投資達40.6億元。

  開啟勞務協作“杭恩模式”

  2020年3月21日,湖北疫後最大規模復工專列從恩施火車站出發,載著1079名恩施籍人員返回浙江就業。

  杭州、恩施兩地在全國率先實現健康碼互認,實施綠碼免隔離政策,雙方通過專車、專列接送1.2萬名恩施籍員工赴浙返崗復工。通過開設赴杭就業綠色通道、技能培訓、建設扶貧車間等形式,幫助近2萬名貧困勞動力轉移到浙江穩定就業,1萬多名貧困勞動力在恩施就近就業。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強力衝擊,兩地加強溝通協作,積極開展點對點勞務協作,堅持做好扶貧車間建設工作,抓好就近就業。通過兩手抓、兩手硬,2020年恩施州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超過往年。

  打造消費扶貧“杭恩品牌”

  2020年9月19日,在杭州市供銷社組織下,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糧油進出口公司、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23家杭州扶貧相關經營主體和知名電商平臺、大型商場超市等銷售企業出席消費扶貧對接會,同34家恩施企業開展消費扶貧産銷對接。

  “我是從恩施走出來的,我希望助力咱們恩施更多的好貨出山,走進杭州千家萬戶。”對接會上,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總裁助理曾楊恩向在場的恩施企業介紹了採購需求。她表示,自己此前曾在恩施州建始縣扶貧工作隊工作,深知恩施當地的農産品産銷痛點,希望借此機會更好地打通杭恩兩地企業的對接渠道。

  這樣的對接交流在杭恩東西部扶貧協作中還有很多,雙方持續推進“硒品入杭”工程,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協作。去年,恩施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銷售達到10.28億元,比2019年增長128%,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3萬人增收。

  匯聚扶貧扶智“杭恩力量”

  “今年新茶網上賣得非常好!”説這話的是“黃四姐”特産品牌店老闆譚賢靜。

  2018年初,建始縣龍坪鄉的譚賢靜參加在義烏市舉辦的電商培訓班,很快掌握了拍照、視頻、文案、行銷等一整套網店運營流程。同時,她參加杭州“百縣千紅新農人”計劃,結識一批電商大V合作夥伴。目前,譚賢靜創辦的“黃四姐”特産品牌店,通過“扶貧832平臺”銷售馬坡茶價值180余萬元,銷售六月雪梨、硒土豆、黃桃等特色農産品250噸,直接為當地群眾增收1200萬元。

  杭州市致力於培育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杭恩兩地攜手持續培育黨政人才、專技人才、創業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雙方互派276名幹部挂職,大力開展專業技術人才交流,互派醫療、教育、農業等專業技術人才1329人次,杭州市幫助恩施州培訓黨政幹部16344人次、專業技術人才33005人次、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6394人次,輸送先進技術89項,為恩施州注入強勁的人才動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肖雲祥)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