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農産品出口2020年增長49.6%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3-24 09:31:51

  原標題:茶葉香菇柑橘擠進海外細分市場 十堰農産品出口去年增長49.6%

十堰茶葉香菇柑橘擠進海外細分市場_fororder_01

十堰茶葉加速進軍海外市場(資料圖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十堰茶葉香菇柑橘擠進海外細分市場_fororder_02

3月19日,湖北神武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在緊張生産。(通訊員 全正 攝)

  閱讀提要

  茶葉、柑橘、食用菌,十堰農特産品的出口主力軍。

  十堰地處秦巴山腹地,生態資源優越,農産品種類豐富、品質優良,但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近年來,該市依託一批龍頭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農特産品“走出去”步子越邁越大。2020年,全市農産品出口總額6.9億元,同比增長49.6%,增幅列全省第二。

  福馬:“西峽模式”移植鄖西

  河南西峽,全國香菇出口第一縣。

  2005年,西峽香菇出口貨值還不足350萬美元,到2020年已達6.94億美元,累計創匯70億美元,佔全國香菇出口額的30%。

  秘訣何在?

  “原因許多,很重要一條,是細分市場。”在西峽打拼7年的吳金炳説,西峽16個鄉鎮,幾乎個個有分工,這個鄉專做日本市場,那個鎮針對馬來西亞市場,根據客戶需求,開發不同産品,“把市場做深做透”。

  2020年,吳金炳來到十堰市鄖西縣馬安鎮,創辦鄖西福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峽模式”也被移植過來——他在西峽的公司,産品專門出口日本,福馬公司則面向東南亞市場,“鄖西和西峽的氣候、地理條件不同,香菇品質有差異,必須對應不同市場。”

  福馬公司的主打産品為“風味菌菇”,是一種幹菇加工産品,供學校、工廠的食堂作炒菜配料,每公斤13美元。

  “看上去不起眼,做起來麻煩得很。”吳金炳拿出一袋“風味菌菇”,菌絲細軟,色澤金黃,其工序共14道,包括烘乾、選別、切絲、脫水、油炸、配料、檢測、殺菌、裝箱等。其中,關鍵處有二:選別,香菇的厚薄、大小必須嚴格區分,保證同時入味;油炸時間,需精確到秒。

  針對不同客戶,福馬公司開發7款“風味菌菇”。有一名馬來西亞客戶對水分含量提出特殊要求,雙方來回寄送樣品,折騰5趟,耗時3個月,才最終確定配方。

  還有一款産品,要求更加嚴苛:挑選直徑在3釐米至3.2釐米的花菇,必需龜背,背上刻花,用於便當裝飾。這款産品每公斤售價超過30美元。

  2020年5月投産,福馬公司當年收購幹菇1000噸,出口額810萬美元,今年計劃做到1500萬美元。

  在福馬公司的帶動下,周邊菇農對於提升種菇技巧的積極性大增。

  “以前,老百姓對採菇時機的把握不太在乎。後來發現,採菇相隔幾分鐘,價格相差幾塊錢。現在大家都注意了,送來的香菇品相、品質越來越好。”公司在本地聘請的技術員劉有貴成了香餑餑,不少菇農跟著他學會了種花菇:先把香菇大棚捂上,達到一定溫度後再掀開,溫差加大,菇子就會炸開,成為花菇。

  神武綠源:出口需求催生八萬畝新茶園

  茶葉原料堆滿9000平方米的庫房,仔細一看,有恩施、宜昌的,還有江西、雲南的,十堰本地的幾乎沒有。

  “不是不想收購本地茶,成本太高,只能捨近求遠。”湖北神武綠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饒英説。

  饒英,隨州人,2003年在房縣創辦公司,做香菇出口生意。

  近年來,隨州茶葉出口做得有聲有色,房縣頗為心動,一打聽,隨州茶葉出口龍頭企業中興公司董事長舒大忠是饒英的妹夫,於是再三邀約。2020年初,神武綠源公司落地房縣。

  神武綠源公司與中興公司共享技術與市場,主要生産紅茶,賣往中東、非洲。

  “絲綢之路主要賣3樣東西:瓷器、絲綢和茶葉。絲綢裹上瓷器,外面填充茶葉,防止撞損。路上一走一兩年,日曬雨淋,出發時是綠茶,到了目的地就變成紅茶。”饒英説,中東及非洲部分地區,氣候炎熱,人們常年以肉食為主,要喝茶去膩消食,當地人視茶如糧,不可或缺。

  為滿足不同口感,出口茶需做拼配。“湖北茶外形好但偏淡,四川茶泡沫多而偏苦,江浙茶香味濃但價格高,雲南茶耐泡但無泡沫。要按照不同比例,開發適合不同國家和地區消費者飲茶習慣的系列産品。”饒英説。

  2020年5月,神武綠源公司完成出口第一單,至當年7月受國外疫情影響暫停,兩個月出口額238萬美元。今年截至目前,已收到兩筆訂單,分別來自馬裡和利比亞,總金額約200萬美元。“一切順利的話,今年能做到1000萬美元。”饒英説。

  讓她心存疑慮的除了外貿環境,還有原料採購。

  十堰是茶葉大市,但多以人工採摘茶園為主,人力成本高企,用作紅茶拼配原料,價格太貴。

  2020年,房縣啟動8萬畝新建茶園項目。縣茶葉産業辦主任郭瑞介紹,新茶園以機械化採摘為目標,在整齊度、作業道預留方面都有具體標準,同時,以栽植無性係茶苗為主,增加大葉茶比例,“速效高産,提高茶葉利用率。”

  臨近的竹山縣也已建設5個大葉茶加工車間,推廣機械化採茶、制茶,提升産量,降低成本。

  “新茶園成熟需要3年,到時候,神武綠源將以本地採購為主,每年至少需要2000萬元的茶葉原料。”饒英説。

  水之源:從借船出海到駕船出海

  初見王傑,他正操弄一台無人機,準備給橘園打藥。

  “省人工、時間,最重要是統一用藥標準,過關檢測時心裏有底。”他説,涉及出口,從果子品質到清洗包裝,樣樣都要講究。

  王傑今年44歲,早年在深圳打工。有年回家,跟父母一起挑橘子下山賣。走了十幾裏山路,才找到一個橘販,對方卻説車已裝滿,不收了。老父親流著淚,半賣半送,把一擔橘子處理掉。

  大受觸動的王傑在2006年回到老家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漢江村,開了一間打蠟廠,收購橘子、分級包裝,自己跑市場。

  2012年,他領辦水之源農産品産銷專業合作社,統一橘園管理,確定收購標準。

  2013年,丹江口市農業局邀請滿洲裏客商考察。聽説了水之源合作社的情況,兩名客商大感興趣,中飯也不吃,跑到橘園考察,當場拍板:以後就訂水之源的橘子。

  這是王傑做外貿生意的開端:橘子賣給滿洲裏客商,再通過邊境貿易,進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市場。

  “就像打開了一扇大門,這裡面的學問可大了。”王傑掌握了更加嚴格的産品分級,積累了加工設備、工藝以及市場經驗,最高的一年,水之源通過邊貿賣出1200萬斤橘子,價值2400萬元。

  然而,借船出海,船再好也是別人的。2017年,一名客商預定80萬斤橘子,卻遲遲不來收貨。王傑一打聽,對方已在外地進貨。

  “要自己掌握渠道,不能受制於人。”2018年,王傑成立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開始“駕船出海”。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基地備案,水源、土壤、産品監測,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還要惡補國際貿易和法律法規,王傑舉了個小例子:出口俄羅斯的橘子要求直徑在55毫米至70毫米,要一果兩剪、不能落地,要使用專門的週轉筐運輸,堆放也有規矩。

  2019年,水之源出口橘子2000余噸,總金額120萬美元。去年,受外部環境影響,出口額銳減。

  上周,王傑收到兩個好消息,一是漢歐冷鏈班列即將恢復開通,二是俄羅斯市場將對中國柑橘恢復開放。他計劃加大對俄羅斯市場的佈局,包括安排專人駐俄、控制終端價格,建立海外倉庫等,“市場空間很大,只要政策允許,今年能出口300萬美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黃濤 杜達巍 周鋒)

  採訪手記

  走出去 強起來

  戴文輝

  如何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提升發展品質?以出口拉動農産品生産、倒逼産業轉型升級,是一條有效路徑。

  農産品要走出去,品質容不得半點馬虎。這就要求推行標準化生産,改進農技農藝,建立規範的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健全品質管控、檢測和追溯體系,進而推動農業生産方式的整體轉變。

  農産品走出去,還需要一定的規模。龍頭企業往往通過示範引導、技術培訓等途徑,在小農戶中普及綠色生産方式,為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資源利用率。

  一種農産品走出去,往往帶來一條産業鏈的全面升級——向上,強化原料基地建設;向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拓展包裝儲藏、物流配送等環節。在此過程中,可以涌現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一批現代農業産業園和農村産業融合利益共同體,實現産業興旺、鄉村發展。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