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大武漢”勇擔“主引擎”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4-06 09:58:37

做強“大武漢”勇擔“主引擎”_fororder_01

武漢全力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連創新高,2020年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比2019年增長14.4%。(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

  編者按

  4月2日召開的全省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圍繞推動“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佈局成勢見效,促進縣域經濟突破性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怎麼看待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這一重大決策部署?各地各部門下一步如何甩開膀子幹?自今日起,本報將刊發3期分別來自“一主兩翼”、百強縣市和農業戰線的反響報道,敬請關注。

  4月2日,全省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提出推動“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佈局成勢見效,要求武漢發揮“一主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在中部地區的城市首位度,輻射引領帶動全省高品質發展。

  武漢如何定位?武漢怎麼幹?連日來,武漢各級各部門紛紛表示,將進一步知責擔責、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勇擔全省高品質發展“主引擎”。

  打頭陣、挑重擔、當尖兵

  “大武漢”全力邁向“強武漢”

  全省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提出,“一主”是區域發展佈局的“龍頭”,是全省發展雁陣的“頭雁”,必須堅定不移做大做強。

  “我們要有引領爭先的心氣!”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汪祥旺表示,東湖高新區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大力推進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充分發揮西接武漢市大學群、東拓未來科技城、北聯新洲航天港、南聯大健康産業園的協同發展優勢,推進武漢1+8城市圈的協同創新,不斷強化基礎研究能力、發展帶動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立足建成現代化大武漢的引領區,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的引擎區。

  “引領,就是當龍頭。我們一定要在‘拼’字上下功夫,在拼搶中集聚資源,在拼搶中奮力趕超,在攻堅克難中取得實效。”漢陽區委書記徐麗表示,該區今年要確保新引進億元以上産業項目30個以上,強化漢陽高鐵站、漢陽古城等投資過百億重大項目引領作用。

  同時,爭當創新提能排頭兵。加強創新園區建設,打造未來城市創新示範區、什湖數字産業園。加強科技企業培育,全力推進科技企業招引、傳統企業賦能、中小企業拔尖,全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

  勇擔“主引擎”,離不開新動能。武漢市經信局局長黨蓁表示,武漢將不斷壯大産業實力,驅動産業轉型提升,推動産業集聚,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打造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帶。

  目前,武漢首部産業地圖(2021年試用版)已正式出爐。黨蓁表示,下一步,武漢將以産業地圖引導區域特色産業佈局,促進服務經濟、頭部經濟、樞紐經濟、信創經濟、流量經濟在全市各區競相發展。持續高品質建設五大産業基地,打造國家級産業集群,聚焦光谷、車谷、網谷、星谷,建設高端高新産業集群,支持新城區做大做強主導産業,中心城區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形成特色産業集聚。

  扛起“頭雁”責任

  把“1+8”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做實

  實現“一主引領”,武漢既要加快資源聚集、功能培育,做大做強,更要與武漢城市圈其他城市深化要素整合、産業對接,加快推進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産業同鏈、民生同保,把“1+8”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做實。

  “武漢被省委明確‘一主引領’地位,同時被賦予‘交通引領’新使命,這要求武漢既要加快區域交通一體化進程,更需要服務各種資源要素的交匯、聚集、輻射、流通,擔當好全省協同發展的頭雁責任。”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徐斌説。

  今年,武漢將推進174個交通項目,力爭完成綜合交通投資466.3億元。同時,力爭新開通1條至3條國際貨運航線、8條至10條國內客運航線;積極推進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武漢至合肥段、武漢樞紐直通線等項目建設;支持中歐(武漢)班列年開行量達到400列。發展江海聯運、水鐵聯運、水水直達、沿江多式聯運,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一主引領’當龍頭,更重要的是要發揮帶動作用,形成強大的輻射和拉動能力。”湖北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715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增幅居全國21個大型機場首位,發揮出強大的資源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十四五”期間,湖北機場集團將著力推動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建設、二號航站樓改造、智慧機場項目建設等重點工程。

  武漢健民大鵬藥業有限公司的體外培育牛黃技術先後獲得國家、省、市級系列重大獎項和專項支持。該公司總經理劉勤強説,中醫藥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湖北出臺了中醫藥強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公司將立足全省,加快佈局上下游産業鏈,著力打造體外牛黃資源性平臺。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金融是第一推動力,只有‘兩力’相加才能形成第一競爭力。”漢口銀行董事長陳新民表示,漢口銀行科技類企業貸款總量一直穩居湖北省金融機構之首,較好解決了科技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近年來,還促成武漢城市圈獲得“科技金融改革”試點的國內首張牌照,今後將持續為武漢城市圈科技類企業發展量身打造金融扶持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湯煒瑋 張倩倩)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