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片葉子“接二連三”,英山探路茶旅融合産業——萬畝茶海變身網紅打卡地
烏雲山茶葉公園是國家3A級景區。(圖片由英山縣委宣傳部提供)
英山茶旅吸引外國遊客體驗採茶。(圖片由英山縣委宣傳部提供)
閱讀提要
茶海碧連天,網紅打卡地。穀雨時節,英山大大小小的茶園裏,除了忙碌的茶農,還有絡繹不絕的遊客。遠眺,霧靄挽著山脊;近瞧,茶樹蒼翠欲滴。空山新雨,茶香醉人。
4月底,記者走進英山烏雲山茶葉公園、大別茶訪茶葉基地、大別山茶葉谷等茶旅景區,遊客在採茶、制茶、品茶、觀茶、購茶中感悟茶文化,茶産業從種植延伸到加工、旅遊等二、三産業。一片葉子“接二連三”,英山茶旅産業雛形初現。
危機中尋新機——茶葉滯銷“逼”出産業之變
英山産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英山茶“團黃”“蘄門”就與安徽“黃芽”並稱為“淮南三茗”,作為貢品送往京都長安。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形成了“千家萬戶種茶、千家萬戶制茶、千軍萬馬賣茶”的格局,茶産業已成為英山縣域經濟發展、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
2014年,一次大範圍的茶葉滯銷不期而至。正是春茶上市銷售的旺季,全縣從茶園到茶廠、從茶農到茶企,不約而同遭遇茶葉銷售難、回款難。
“庫存高達800萬公斤,遠超正常庫存400萬公斤,一半的茶賣出去收不回銷售款。”彼時,何青松任縣茶葉辦主任,他用“心急如焚”形容當時的心情。
“分管副縣長帶隊調研,單是座談會就開了5場。”何青松説,有茶葉市場週期波動等外部因素,根本原因還是本地茶葉品質參差不齊、品牌使用缺乏規範。縣委縣政府及時出手,全面規範茶葉種植、加工、銷售,首批授權16家上規模、有基地的龍頭企業使用“英山雲霧茶”地理標誌。
不利局面得到扭轉。房前屋後看不到遍地曬茶,“英山雲霧茶”的招牌不再想挂就挂,茶園逐漸向茶葉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流轉。截至2020年,全縣有5個萬畝生態茶葉帶、50多個千畝茶葉小區、60多個茶葉專業村,茶園面積26.24萬畝,産值達22.1億元。
茶葉價格起起伏伏,英山茶能否改變種茶賣茶的傳統産業模式,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縣裏組織茶企、茶農到浙江、福建等地參觀學習。大夥發現,當地人不僅賣茶葉,還賣風景開民宿,茶葉在樹上就被遊客預訂了,根本不愁銷。
2015年起,縣裏累計投入6000萬元打造5萬畝高標準景觀茶園,茶葉連片種植加上茶園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改善,為發展茶旅産業打下良好基礎。
“英山旅遊資源豐富,發展茶旅産業得天獨厚。”黃岡市政協副主席、英山縣委書記陳武斌介紹,英山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家、3A級旅遊景區6家、國家森林公園1家,是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茶葉滯銷“逼”出産業之變。2014年4月,辦了23年的英山茶葉節更名為“茶文化旅遊節”,正式宣告茶産業轉型升級為茶旅融合。
茶山變金山——烏雲山靠一片葉子年入千萬
4月19日,春雨淅瀝。時近中午,烏雲山村遊客接待中心熱鬧起來,好幾撥武漢口音的遊客涌入大廳,品茶、購茶,興致盎然。
烏雲山村位於英山縣紅山鎮,1998年建成國內第一個以茶葉命名的公園——烏雲山茶葉公園。2020年,村辦企業茶旅産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是英山名副其實的茶旅第一村。
一個1038人的小山村,千萬茶旅收入從何而來?“茶葉收入600萬,旅遊收入400萬。”烏雲山村黨支部書記金曉宇算了一筆賬,全村有900畝茶園,平均每畝産值6000余元,管理得好畝産可超過8000元;遊客接待中心集住宿、餐飲于一體,一年接待遊客4萬人次,按人均消費100元計,收入超過400萬。
烏雲山村“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不到三分地。1998年,全村僅有300畝茶園,村民大多種糧食作物,日子過得緊巴巴。
“生態茶園是最大的賣點。”做了多年茶葉生意,金曉宇深知盤茶葉賺頭大。2008年當選村支書後,他鼓勵村民種茶葉,可大夥並不買賬,“種糧食賣不掉還能吃,茶葉賣不出去咋辦?”
村幹部帶頭種,金曉宇負責銷。眼看種茶收益高、不愁銷,村民們動心了。如今,全村九成以上村民吃上“茶葉飯”。
2013年至2015年,烏雲山村接連拿到了湖北旅遊名村、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國家3A級景區三塊“金字招牌”。
好酒也怕巷子深,發展旅遊還要靠吆喝。金曉宇頭腦活、點子多,一方面積極承辦縣裏、市裏的茶葉節、旅遊節,擴大在本地的影響;另一方面,與武漢、黃石等地旅行社合作,招徠周邊遊客,烏雲山茶園的名氣逐漸傳開了。
茶園好看,體驗感不強。烏雲山又開發採茶、制茶項目。“一開始,村民不同意,怕把茶葉採壞了。”金曉宇想出一招,專門拿出幾畝茶園供遊客體驗。
遊客都是生手,一個小時採不了多少,炒制出來還不到一兩。金曉宇説,“遊客可以帶走自製茶葉,採茶+制茶每次收費50元,相當於一斤茶葉500元,這生意划算!”
遊客多了,村裏陸續辦起38家農家樂,可同時接待遊客2500人,金曉宇估算,“生意好的一年可以賺50多萬元、少的也有10來萬元,農家樂帶動村民年增收1000多萬元。”
從賣産品到賣體驗——全産業鏈開發茶之旅
眼看烏雲山賺得盆滿缽滿,英山有實力的茶園紛紛行動起來。
大別茶訪茶業有限公司主打連片茶園。該公司在縣內金家鋪鎮龍潭河村流轉土地,建起1180畝的連片生態茶園。茶園邊,還建有英山雲霧茶體驗館、全縣首家農民田間學校。為服務旅遊和研學團隊,公司專門配備了引導員、講解員、茶藝師、導購員等,並開發了茶面膜、茶酒等茶旅伴手禮。
湖北金雷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瞄準漂流客。該公司選址草盤地鎮紅花村建設茶旅基地。“這裡距桃花衝景區15公里,是去往景區的必經之路,未來可成為漂流客的打卡點。”金雷公司董事長黃文龍透露,目前基地已建成綠色參觀廊道和瓜果採摘園,今年春茶結束後基地將啟動體驗式茶葉加工廠建設,3年內建成有住宿功能的遊客驛站,總投入過千萬元。
大別山茶葉谷的特色是梯田茶園。茶葉谷擁有英山規模最大的連片茶園,總面積1.9萬餘畝。以該縣楊柳鎮爛柴河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13個村。“茶葉谷建設以來,通向茶園的泥濘小道已改造成平坦的柏油路,沿線路燈、交通驛站等全部配齊。”爛柴河村黨支部書記蔡光勝説,茶山成了網紅打卡地,過去無人問津的山村已經開了3家農家樂。
“領頭羊”烏雲山村也在升級改造。該村所在的紅山鎮鎮長葉曉華介紹,投資上千萬元的新式民宿“雲溪上”正在烏雲山徵地,預計明年建成迎客。
2019年,英山縣首次評選“十大最美茶園”。“十大最美茶園,家家都憋著一股勁發展旅遊。”該縣文旅局負責人説。
無論是3A級景區烏雲山茶葉公園,還是新建成的大別山茶葉谷,英山茶園均為開放式景區不收取門票,主要盈利模式是向遊客銷售茶葉。
業內人士認為,英山茶旅産業要做大,必須引進市場主體全産業鏈開發,從賣産品轉向賣體驗,讓遊客到了英山能有沉浸式茶旅體驗。
對此,何青松十分贊同。“大別茶訪創意産業園,將成為英山茶旅産業助推器。”他介紹,産業園明年建成後,將打造茶文化主題酒店、茶葉博物館、茶産品銷售中心,引進相關企業開發茶食品、茶用品、茶器具等,拉長茶旅産業鏈。
眼下,英山縣文旅局正在打造一台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劇目《茶鄉戲苑》。該縣文旅局局長余智表示,將從“吃住行遊購娛”全方位發力,延鏈補鏈強鏈,帶動茶旅産業做大做強。
10萬英山人吃上“旅遊飯”
“五一”將至,英山縣紅山鎮慶余農家樂老闆汪慶餘比平日更忙了,手機響個不停,預訂餐飲和客房的電話一個接一個。
地處英山縣烏雲山茶葉公園,慶余農家樂生意紅火。“‘五一’小長假,6間客房全部滿房。”每到節假日,老闆娘袁夢既當廚師又當服務員,忙得不亦樂乎。
“10萬英山人吃上了‘旅遊飯’。”英山縣文旅局局長余智介紹,英山四季全域皆景,春可品茶賞花、夏可漂流避暑、秋可登高賞葉、冬可溫泉滑雪,“中國好空氣 英山森呼吸”“神奇南武當 雲上天堂頂”“靜境桃花衝 度假氧生活”等旅遊品牌叫響全國。
此外,該縣依託綠色茶園、道地藥園和生態菜園,開發茶旅、藥旅和鄉村遊。2020年,英山入列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黃岡市僅此一家。全縣旅遊酒店達380多家,建成特色美食餐飲店、農家樂750家,總接待床位2.6萬張,開發茶葉、中藥材、絲製品等旅遊商品近300種。
2020年,英山縣接待遊客900余萬人次。今年1月至4月底,該縣已接待遊客4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3.7億元。(湖北日報記者江卉、通訊員胡天堂、吳滕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