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華中科技大學東九樓C102教室,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杜志章以《中國共産黨百年理論創新曆程》為題,全面深入梳理百年黨史。這也是該校首門“四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課程《百年中國》的最後一講。一個多月來,7位名師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講述中國共産黨建黨百年曆程,《百年中國》成為人氣課程,持續受到學生熱捧。
中國為什麼會選擇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傳入中國的?課程一開始,杜志章教授拋出問題,與學生互動。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讓許多學生對自己的國家和中國共産黨有了新的認識。杜志章教授將中國共産黨百年理論創新曆程分為五個階段,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及中國共産黨早期理論探索,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民族復興,娓娓道來。
“雖然這堂課理論性很強,但穿插的歷史事件讓我覺得並不枯燥,對中國共産黨的發展脈絡非常清晰。”兩個半小時的課程結束後,材料學院的王同學意猶未盡。“您認為未來中國的城鄉關係會怎麼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會遇到其他國家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嗎?”……同學們紛紛舉手提問,與杜老師進行交流。
課程負責人夏增民介紹,《百年中國》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為推進“四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有機融合,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的第一門“四史”學習課程。主要通過講授中國百年來對發展道路的探索,幫助學生從全局了解中國共産黨歷史,尤其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的“三件大事”、創造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三次偉大飛躍”的奮鬥歷程,促進學生更深入地認識黨情、國情、社情,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理解透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據了解,該課程除邀請本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岳奎、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杜志章、教學名師尹平等老師外,還邀請到武漢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胡藝華,通過膾炙人口的歌曲進行黨史教育。(湖北日報記者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