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牢防護網 答好必答題——系統重塑公共衛生體系的湖北實踐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5-24 10:52:47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經驗,也有教訓。”“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教訓,加快補齊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牢制度防線。”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發表重要講話。

  “這次應對疫情,我國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我們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加大改革力度,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2020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殷切囑託。

  寄望之重,期待之殷,激勵荊楚。

  荊楚兒女,于磨難中奮起,在逆境中前行,在決勝之地奮力贏取抗疫大考的決定性成果。

  荊楚兒女,于實踐中思考,在求索中創新,在疫後重振的道路上書寫“雙勝利”的嶄新篇章。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全會提出,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造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湖北樣板”,答好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交給湖北的“必答題”。全省上下全力以赴,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起“防火牆”。

  直面短板,為公衛體系建設立柱架梁

  就醫的便捷擴展著人們對健康湖北的想像。

  家住武昌東亭社區的居民朱阿姨,患高血壓多年,前段時間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住院治療,症狀減輕後回家休養並繼續吃藥,最近幾天又感覺不太舒服。

  5月15日一大早,她來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醫生涂明軒接診後,立即通過老人在中南醫院的就診卡調閱了其就診記錄,老人的病歷、檢查結果及處方一目了然。很快,涂明軒為她調整了口服藥物品種。17日,老人接到涂醫生的隨訪電話,她高興地説:“吃了藥,感覺好多了。”

  “政府為老百姓的健康做了實事!”朱阿姨豎起大拇指。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之後,東亭社區衛生服務站與中南醫院建立協作關係,實現患者就診信息共享,並建立預約掛號、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為居民提供診療到康復的連續化、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共享發展理念,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這是湖北省謀劃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湖北省公共衛生體系存在重症救治能力不強、實驗室檢測能力不足、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不到位等三大短板,監測預警體系不完備、防控治聯繫不緊密、哨點網絡不完善等三大漏洞,平戰結合、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等三大弱項。”2020年5月底,全國“兩會”後不久,在深刻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痛下決心,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著力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探路高品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隨即,改革專班成立,深入市縣、疾控部門、各級醫療機構中調研,組織專家研討,聆聽來自一線、基層的聲音,將一個個問題端到桌面。

  集思廣益,破解之法初現雛形: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全社會參與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形成覆蓋城鄉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健全優化不明原因疾病、異常健康事件監測預警機制。

  出謀劃策,一條條建議逐漸明晰:通過完善城市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高品質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促進優質資源下沉;探索推進政府舉辦的基層衛生機構“公益一類保障、公益二類管理”,穩定基層衛生隊伍;改善基層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

  在中央指導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聯絡組、國家衛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導下,由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辦)、省發改委等部門密切配合,省衛健委牽頭起草並數易其稿,拿出“治本之策”。

  2020年6月10日,註定在湖北衛生健康史打下深刻烙印。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構建4大體系、完善8個機制、提升8種能力。

  “‘488’重點任務,形成了打造“湖北樣板”的頂層設計,構建了湖北省公共衛生治理現代化的四梁八柱框架體系。”省衛生健康委負責人介紹説。

  答好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交給湖北的“必答題”,邁出關鍵一步。

  短短兩個多月裏,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等配套文件相繼發佈;全省《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工程實施方案》編制完成,著力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院前急救體系、基層防控體系、重大疫情信息平臺(“4大體系1個平臺”)建設。

  以《意見》為根本,以配套文件、公衛補短板項目建設為延伸,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從強化監測預警到改革體制機制,從夯實基層基礎到提升重症救治能力,打造“湖北樣板”的實踐向縱深推進。

  迎結而解,讓公衛體系補短板跑出“加速度”

  5月17日,在荊州市沙市區關沮鎮田湖路一側的荊州市公共衛生中心項目施工現場,500名工人同時作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門診急診樓、住院樓、醫技樓、行政管理及後勤保障樓、生活輔助樓,項目還配套建設綠化、道路、地下停車場及地下管網等附屬設施。目前已經完成總工程量的90%,將在今年內交付使用。

  該中心是疫情期間湖北省利用緊急援助貸款首個開工新建的公共衛生體系項目,從謀劃到開工僅用時73天。

  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省、市兩級各部門同心合力下變為現實。項目打破常規,採取審批工作並聯推進方式,開闢綠色通道,優化供地程式,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建成後,它將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於一體的區域醫療救治中心和匯集疾病預防控制、科研培訓與指導、健康教育與促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與救災防病為一體的公共衛生中心。

  只有“努力將湖北省建設成為國家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示範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價值理念才能真正落地。為此,困難問題再多,可資借鑒的經驗再少,也要艱難求解。

  還有什麼比“生命”更具沉甸甸分量?當利益、成敗、風險,頻頻與生命擺在天平兩端,他們的選擇簡單而直白——沒有什麼能重於生命。

  這裡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不懈努力。宜昌公共衛生補短板建設項目籌措資金難、審批流程複雜、施工難度高、工期要求緊,但都沒能阻礙前行的步履。截至目前,全市“補短板”項目共89個,已開工62個,已竣工7個。

  這裡有攻堅克難的極限挑戰。武漢在不到6個月內,完成對62家定點醫院發熱門診標準化改造。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發熱門診41個、發熱診室116個。同時,對34家醫院的10200張傳染病床位改造到位。

  “‘迎結而解’是這場改革的重要指揮棒。不回避矛盾,不遮掩矛盾,才能最終解決矛盾。”省衛健委負責人説。

  公共衛生人才引進是應急體系建設的瓶頸。由於編制限制,江夏區的應急人才數量一直在低位徘徊。

  “痛定思痛,突破機制、體制的限制,是我們夯實公衛體系的新舉措。”江夏區衛生健康局負責人説, 區政府、編辦突破事業編制限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公開招考大學生。眼下,為區疾控中心招聘的30名大學生,已齊刷刷上崗。

  從項目規劃到立項審批,從資金安排到協調推進,或通過優化結構提升服務能力,或通過疊加整合放大正面效應,一張護佑生命健康的大網越織越密。

  天門市投資3000萬元為鄉鎮衛生院配備移動醫療服務車27台,投資528萬元為528個村衛生室配備智慧服務包等,重兵布陣前沿一線。

  武漢市東西湖區進一步完善區120急救體系,以協和東西湖醫院為急救中心,在走馬嶺街、辛安渡街等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120急救站,一個覆蓋全區的“城區12分鐘、農村15分鐘”急救網初步形成。

  而在更深更廣的層面,“為公衛體系建設加速”已成為許多部門的工作指南。發改部門簡化項目審批程式,打通項目審批堵點;財政部門實行補助資金直達市縣,提供政府採購特別通道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部門允許靈活選擇交易方式,推行容缺受理,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截至今年4月30日,全省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開工建設項目1225個,開工項目規劃總投資1420億元。

  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機制創新激活一池春水。

  全省拿出1萬個事業編制用於公開招聘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去年11月,我們一次性招錄10名優秀的醫務人員,包括醫生、檢驗師、藥劑師等,有效充實了基層醫療服務力量。”對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廖金海來説,這近乎是破天荒的事。

  全省各級衛健委(局)已有46家配備了公共衛生總師,19家疾控中心聘任了公共衛生首席專家,15個市州和30余個縣(市、區)疾控中心主要領導已由同級衛健部門領導班子副職兼任。機制創新,極大調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目前,全省每個縣擁有至少2家及以上核酸檢測實驗室,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標準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改造全部完成。同時,全省已建立起流調隊伍1831支8720人、消殺隊伍1241支4628人。

  武漢市大力建設衛生應急指揮和疫情數據應用系統——全面整合了913家醫院病歷、檢驗檢查結果數據,全市5000余家藥店、2565所學校、13類重點場所等,建立了60類自動觸發點。疾控部門的“單兵作戰”,正轉變為多部門高效協同。

  時下,全球疫情還在蔓延,國內零星散發病例風險仍然存在。但自去年5月18日以來,湖北已連續12個多月無新發本土病例。

  “這些都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有益嘗試。”省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認為,“只有將守護大眾安全健康的大網織得越密,才能兜得越牢。”

  平戰結合,將資源下沉到基層一線

  近日,4台特殊的可移動CT在武漢市江夏區部分醫院亮相。

  “它們平時分散在衛生院使用,提升基層衛生院影像學能力,在發生疫情、重大自然災害或事故的戰時,可被拉到一線大展拳腳。”該區衛健局負責人介紹。

  2020年7月20日,武漢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四區兩院”集中開工。1年後,蔡甸常福、江夏鄭店、新洲雙柳、黃陂前川這四個醫療資源薄弱的新城區將各建起1家平戰結合、常備1000張床位的三甲醫院。2年後,同濟醫院國家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和協和醫院質子中心也將建成。

  “和軍事部署類似,只有在和平時期有足夠儲備,戰事到來才不會手忙腳亂。”在湖北省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小至設備購置,大到項目整體建設,“平戰結合”成為高頻詞。這樣的創新,體現應急與謀遠同頻共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考量。

  資源下沉,同樣頻頻走入公眾視野。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醫療救治體系沒有形成順暢的上下聯動,醫院門診人群大量聚集,發熱和普通患者混在一起,形成交叉感染。廣大基層社區、鄉鎮沒有和醫院形成有效的分級診療、分類救治。”不少業內專家指出,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基層的力量不可或缺,健全提升基層衛生網絡、服務能力勢在必行。

  湖北省提出的破解之道是,以大帶小、以強扶弱,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合理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完善城市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高品質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促進優質資源下沉。

  日臻緊致的公衛防護網,顯示出強勁的張力。

  “現在做檢查,不用跑縣城排長隊,方便!”5月17日一大早,在京山市孫橋鎮衛生院,66歲的張開美做完放射檢查僅20分鐘,就拿到市人民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

  這是京山市縣域醫共體的一次生動實踐。該市以人民醫院為龍頭,整合全市15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市人民醫院運用先進信息系統,為15家基層醫療機構實施醫學放射影像、檢驗、心電等遠程閱片會診,“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縣級醫院看大病、鄉鎮衛生院看普通疾病。

  帶有各地特色的探索撲面而來。較早開展縣域醫共體實踐的荊門市沙洋縣,成立醫共體理事會,嘗試將“醫共體”建成規範化、法制化的事業共同體,較好化解了鄉鎮衛生院人才短缺,力量不足的難題。據省衛健委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共組建醫聯體486個,其中縣域醫共體125個,基本覆蓋全省縣市區。

  “十四五”時期,湖北將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遠城區和市縣延伸。針對疫情反映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服務能力亟待增強問題,湖北省已安排抗疫特別國債197.7億元,支持871個縣級及縣以下衛生健康項目建設。計劃分期分批為全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規範的標準化發熱門診。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DR等數字化診療設備。同時,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普遍建立遠程醫療中心,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

  頂層設計思近謀遠,基礎佈局縱深推進,“湖北樣板”正從理想照進現實。

  湖北省衛健委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湖北將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積極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繼續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早落地、早見效、早受益,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感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四新 胡蔓 龍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四新 胡蔓 龍華)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