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裏、農村垃圾一樣收運處理,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在紅安縣城關鎮,環境衛生巡查員徐邵林深有感觸。
徐邵林每天負責巡查城關鎮的三個片區之一,包含4個社區、6個村組。一旦發現裝滿了的垃圾桶,他就電話通知車輛和人員來收運。生活垃圾被收運到中轉站壓縮打包後,再轉運到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
該縣引進了中航美麗城鄉環衛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全縣包括縣城區、鄉鎮鎮區、村莊在內的全域環境清潔工作。如今,全縣實現了“戶有垃圾桶、村有垃圾箱、鄉鎮有勾臂車和垃圾中轉站”,城鄉面貌持續改觀。
一把掃帚掃到底,三年環境大變樣,城鄉垃圾清掃保潔全覆蓋,紅安只是全省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湖北省實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以來,累計投入245億元,新建鄉鎮垃圾中轉站475座,全省所有鄉鎮實現生活垃圾中轉站全覆蓋,城市和建制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97.41%;鄉村配置農村保潔員12.88萬人,達到了“五有”標準——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備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和有完善的監管制度。
湖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湖北省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從産生到終端處理全過程的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鏈條式管理體系。
分門別類,收運處理
“以前,餐廚垃圾要麼倒掉、賣掉,要麼與其他垃圾混裝一燒了之、一埋了之。”在黃石市下陸區三味坊特色小吃街,物業管理方陳桂芳説。
如今,黃石市市區配備餐廚垃圾專用轉運車16台,每日下午、晚間兩遍在市內循環穿梭,收集餐廚垃圾。這覆蓋了黃石和大冶兩地城區2453家規模以上餐飲單位。收集到的餐廚垃圾,都被集中運往該市黃金山餐廚廢棄物處理廠處理。
持續推進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在處理端,目前湖北省已建成餐廚垃圾處理廠40座,日處理能力2399.5噸。市、州、直管市政府所在地城市餐廚垃圾合理利用和處理率達到70%。
不只是餐廚垃圾,為補齊全省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短板,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55座,日處理能力達到4.97萬噸,其中焚燒發電廠20座,水泥窯協同處理廠15座,衛生填埋場120座,焚燒處理(含水泥窯協同)佔比達60%。此外,全省還建成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廠25座,年處理1896.95萬噸。
此外,湖北省著力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運系統,破解“先分後混”問題。嚴格執行分類收集規範,配齊配足分類收運設施。
全省共配備分類收集容器134萬組,配備餐廚垃圾運輸車1060輛、其他垃圾運輸車5380輛、可回收物回收車356輛、有害垃圾運輸車109輛,確保分類後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杜絕混裝混運。省財政每年還拿出2億元以獎代補資金,支持城鄉垃圾分類和處理工作。
“大清洗”“大清理”,留住綠水青山
“一坑兩桶三上門”, 枝江市探索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曾在全國推廣。
“一坑”為漚肥坑,“兩桶”為在農戶門口設置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兩類收集桶,“三上門”為農村衛生保潔員、公路養護員、水利設施管護員“三員”合一,打通使用,定時上門清收。當前,該市176個村,漚肥坑完成6.7萬個,分類垃圾桶配備6.1萬套,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率100%。
在城市,黃岡濱湖苑建成了鄂東首家垃圾分類科普館。沙盤製作模型、VR科普漫遊體驗等,寓教于樂受到市民歡迎。在武漢市武昌區水岸星城社區,一批智慧垃圾分類箱上崗。垃圾丟之前照一照,攝像頭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賦能準確分類,好比人臉識別……
當前,全省上下正積極推動城鄉垃圾分類工作。初步統計,目前全省6.8萬家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1820個社區和5188個行政村開展了垃圾分類,覆蓋人口達690萬戶近1900萬人。
湖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立足當下,湖北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的設施短板正在持續補齊,常態化運營保障機制正在完善。(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週三春 通訊員 鄧鋒 侯繼光 陳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