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獲評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後,遊客紛至遝來——蘄春“綠唐線”成村民致富“金招牌”
“聽聞這條路獲評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特意從黃州騎過來一睹風采。”夏日時分,黃州區自行車騎行愛好者葉兵、卞清勝騎行5小時,慕名到達蘄春縣株林鎮唐店村至浠水縣綠楊鄉的綠唐線公路上,兩人一路走走停停,邊賞景邊拍照。“路況好、風景好、空氣好,這一趟沒白來!”
蘄春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王北全興奮地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介紹,綠唐線獲殊榮後,遊客紛至遝來。
修建一條好路,帶美一線生態,帶旺一地産業,帶富一方百姓,美麗公路正成為服務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最美招牌。
大別山區“網紅路”
5月,交通運輸部發佈2020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評選結果,蘄春縣綠唐線從218條參評線路中脫穎而出,是湖北省唯一入選的“十大最美農村路”。
大別山區蘄春縣,一條盤亙在深山的公路,何以突破重圍,在全國眾多參評線路中嶄露頭角,晉陞為新興網紅打卡地?記者在蔥蘢蒼翠中找到答案。
行走綠唐線,兩邊層巒疊嶂,耳邊松濤陣陣鳥鳴聲聲,如行走在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卷中。
綠唐線途經株林鎮唐店、下屋樓、黃泥坳、會龍池、三角山、大崎山、牛皮寨等7個行政村,由原33線鄉道升級改造而成。
昔日的綠唐線,原是一條不足4米寬的簡易水泥路。當地村民“出門基本靠走,騎車基本靠扭”,三角山村曾流傳“有女莫嫁三角山,路難走,刺難鑽,一日三餐糠菜粥,辣椒粉子當油鹽。”道路不暢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隨著我省“四好農村路”建設步伐的加快,綠唐線升級改造列入日程。2014年底,蘄春縣交通運輸局按照“公路圍著産業建,産業圍著公路轉”發展理念,投入1.1億元,對全長11.9公里的綠唐線路基清障、徵收搬遷、路基拼寬、涵管安裝、桿線遷移、排水防護、橋涵建設、瀝青刷黑、安防設施等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
交通建設者在一年多時間裏風餐露宿、風雨兼程,克服重重困難,硬是憑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毅和“攻堅克難,不勝不休”的執著,讓寬9米、刷黑、路肩、邊溝、安防配套齊全的綠唐線,完美實現從窄到寬、從有到優、從通到美的華麗嬗變。
為進一步提升綠唐線的綜合效益,蘄春縣交通運輸局還專門修建了交通驛站1個、觀景臺3處。站在望江坳觀景臺俯瞰,綠唐線寬闊整潔,自然風光旖旎迷人,讓人感嘆,古有深山埋小路,今有“蘄”路入雲天。
路通引客産業旺
串起綠水青山,奔向火紅日子。
以路為媒,綠唐線沿線各村大力發展致富産業。
綠唐線有4.5公里穿過三角山村。“路修好了,我村在發展山茶花苗圃、艾葉種植、茴香粽子加工等産業的同時,還打造‘老家’民俗文化群,包裝了千年古茶花樹、千年古松景點,新修了沙灘樂園和古城墻,高標準配套完善遊客接待中心、公廁、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力爭將村莊建設成為鄂東旅遊名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梅期雨信心滿滿。
以前住在半山腰,出門靠走,想去一趟縣城漕河,天沒亮就要起床,走一個多小時到村部,再從村部騎車去唐店村坐客車到漕河,來回要一整天。這是三角山村村民張緒平對綠唐線以前的記憶。
“路修好後,我們集中搬到公路旁邊,建了大地新村,鼓勵開農家樂,現在我靠辦農家樂、承包魚塘、開商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僅‘五一’幾天,純收入就有4000多元。”説到這裡,張緒平眼角眉梢全是笑。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他還計劃買一輛新車,運輸貨物和蔬菜。
與三角山村一樣因路而美、因路而興、因路而富的,還有會龍池村。
“道路一通,資源就來。”駐會龍池村第一書記馮濤説,以綠唐線為主線,該村又新修建8公里垸相連、戶相通、基地大循環的瀝青公路,“按照公路+文化+旅遊+産業四線融合發展定位,我們改造了50家民居,打造高端民宿集群,興辦了20戶農家樂,催生了能人回鄉熱潮,吸引了一大批畫家、作家、書法家等文化名人落戶。”
受名人效應吸附,湖北省美術學院積極與該村開展校企合作,投資300萬元興建“會龍文創空間”,文化經濟的火爆,直接帶動了休閒旅遊、鄉村民宿、土特産銷售等第三産業發展,綠水青山逐漸演變為村民致富的“幸福靠山”。
好路催生能人回鄉熱潮。80後退伍軍人陳飛飛,2017年回鄉創辦高端民宿松筠閣,僅靠口口相傳,現在一到節假日,松筠閣一房難求。
2018年,創業能人陳梓華回鄉興辦蘄春沁圓茶業有限公司,如今茶園規模從最初的200畝拓展到600多畝,安置了當地80多名村民就業。修一條公路,帶活一方經濟,造福一地人民,正在該村由設想演變成生動實踐。
“綠唐線通車後,沿線7個村都脫貧了。圍繞‘一路一景點,一村一特色’思路,我們對綠唐線沿線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提升。”株林鎮副鎮長周春華介紹,已初步發展以蘄艾、黃精、射幹、白茶、銀杏為主的特色産業;以插花、盆藝、武術、音樂、書法、國畫油畫培訓為支撐的文化産業;以屏風寨、三角寺、筆架飛瀑、千年古茶花為核心的旅遊産業,為鄉村振興打牢産業基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