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名吃黃潭米粉謀求包裝品化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6-21 10:27:41

天門名吃黃潭米粉謀求包裝品化_fororder_01

老鄧家黃潭粉館吸引眾多食客。(通訊員 劉銀斌 攝)

  閱讀提要

  黃潭米粉對於天門人,就如同熱幹面對於武漢人,是家鄉的美味。

  熱幹面早已名揚全國,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廣西螺螄粉,店面更是遍佈各地。

  地方美食如何打破地域局限,讓更多人品嘗到舌尖上的美味?天門以工業化思維推動黃潭米粉“走出去”。

  二十余道工序,做出正宗的家鄉味道

  “老闆!一碗黃潭米粉,在這裡吃,加個雞蛋!”

  “再買個鍋盔包油條,配起來特好吃!”

  6月5日早晨7時許,在天門城區四牌樓路的老鄧家黃潭粉館,食客有序排隊。“聞著米粉、鱔魚香,就很有食欲。”市民代麗梅説,從小到大,就喜歡吃黃潭米粉。

  細長、雪白,黃潭粉不似細粉之圓潤,亦不及寬粉之扁平,是由本地産的早稻米壓制而成,湯也是以秘方熬製的“糊湯”。米粉從沸水中撈起,在上面鋪上一層做好的鱔魚幹。吃的時候,可以加入炒米、馓子、油條、鍋盔等,香味撲鼻,唇齒留香。

  據傳,黃潭米粉是明末咸寧人余文成傳入天門的,距今已有300年曆史。余文成初來黃潭,由咸寧人資助開粉館,招牌為“余義盛”。由於所制米粉質地獨特,又經營有方,“余義盛”生意興隆,長盛不衰。也有傳説,鱔魚米粉為明末著名孝子梅公首創。一次,梅公的老母沉疴在床,不思飲食,他苦思良策,終製成黃潭米粉孝敬老母。

  如今,在城區及各鄉鎮,打出“黃潭米粉”招牌的館子不計其數,生意都不錯。

  今年60歲的曹雙龍製作黃潭米粉已有30多年,從他的爺爺、父親到他,手藝就這麼傳承下來。曹家一直堅持用傳統手法製作,“只有這樣,才能讓顧客吃到最正宗的味道。”曹雙龍説。

  他經營的“曹雙龍黃潭米粉”位於岳口鎮區風華菜場旁,每天淩晨3時,曹雙龍就起床製作米粉,先將浸泡好的早稻米磨成漿,濾幹,捏成團後放入鍋中煮至三分熟,再放入特製的制粉工具,通過人力擠壓出直徑不到一毫米的粉絲,擠出的米粉要放入開水中煮熟,撈起後用清水浸泡備用。一趟下來要20余道工序。

  “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稍有不慎,就會出現米粉無法成型,或粘在一起,或一煮就散的情況。”30多年的製作經驗,讓曹雙龍能拿捏好每一道工序。不少黃潭米粉的經營者慕名前來向他討教,他不遺餘力傳授。但由於傳統手法技術要求太高、工藝複雜,部分人放棄了傳統製作工藝。

  傳統工藝很耗體力。曹雙龍説,好在有親人幫忙,“沒有三四個人一起幹活,難以維持下去”。

  傳承中創新,工業化改造一天賣出一千碗

  在城區“老鄧家黃潭粉館”,創辦人鄧四華另辟蹊徑,幾年前開始用機器製作米粉。

  鄧四華家有兄弟姊妹6人,都在經營黃潭米粉。鄧氏家族先後創立“首佳”和“老鄧家”兩個品牌,在城區擁有多家門店,深受廣大食客青睞,僅老鄧家黃潭粉館在四牌樓路的一家店,一天就能賣出1000多碗。

  “米粉的需求量大,單靠人工用傳統工藝製作很難滿足。”鄧四華説,傳統工藝耗時費力,與時俱進、提高效能迫在眉睫。

  鄧四華建起米粉加工廠。早稻米浸泡十幾個小時後,用專業機械打成粉末狀,加水和成米糰,將米糰放入米粉機中,出來的就是米粉了。省時省力,效率也高。“米粉加工廠每天加工數百公斤,供應城區的所有鄧氏米粉店,時常供不應求。”鄧四華説,雖然機器先進、省力,但是做黃潭米粉的湯料,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黃潭米粉貴在湯汁鮮美獨特,新鮮的鱔絲,熬煮的湯汁,加上香蔥、火候等,必須原汁原味”。

  思維一變天地寬,僅僅是米粉製作實現半工業化,就讓鄧四華嘗到了甜頭。積累一定資金後,他拓展米粉店面積,增加快餐業務,“過早經營黃潭米粉,中餐和晚餐賣快餐。”鄧四華説,多元經營,回頭客更多。

  取經“螺螄粉”,開發速食産品

  “黃潭米粉好吃、有市場。但是,沒有速食包裝,只能現做現吃,是很多天門人的遺憾。”曾在深圳打拼20多年的湖北宜居環境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魏忠平告訴記者,在深圳的時候,為了解饞,開車跑幾十甚至百餘公里,尋找天門老鄉做的黃潭米粉、鍋盔、蒸菜。

  如何打破地域局限,將黃潭米粉推向全國?

  火爆全國的螺螄粉,曾經也是只在柳州才能嘗到的地方特色小吃。依靠原産地保護、産品標準化、行銷網絡化、發展規模化、生産現代化,螺螄粉擺脫小作坊,走上工廠化,還借助“互聯網+”推動,迅速銷往全國。

  製作黃潭米粉的手藝人認為:現在科技如此發達。在技術上,不管是黃潭米粉的米粉製作,還是獨立包裝的調料包,生産和加工都不成問題。

  黃潭鎮黨委書記周勇介紹,計劃在鎮區致富南路到致富北路建設一條“黃潭美食文化街”,裏面有黃潭米粉店、黃潭餅子店、黃潭鎮鎮史館、文化廣場等。目前該項目規劃方案已通過規委會審核,發改委已立項,正在有序推進。

  黃潭鎮黨委副書記陳為介紹,經過多方了解、查找資料,發現“黃潭米粉”于2012年已被深圳一家餐飲公司註冊成為商標,商標的使用權還須儘快爭取回來。

  “作為黃潭米粉的發源地,怎麼申報、爭取原産地保護?還需要專業指導。”陳為説,黃潭米粉的文化內涵還有待挖掘,需要進一步打出知名度,形成影響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通訊員 鄧慧遐)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