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6·30”防汛節點 武漢46個涉水工程如期收官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6-30 09:33:18

  6月29日從武漢市水務局獲悉,江北碧道、漢陽碧道、武昌八鋪街堤江灘、石洋泵站、黃家湖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等46個涉水工程相繼完工或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武漢全市水務“6·30”防汛節點工程進入收官階段。

  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初露雛形

  拾缺補遺掇舊景,古韻新風話自然。作為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項目之一的漢陽碧道(晴川閣至楊泗港段)連通及景觀工程,上游與楊泗港集裝箱碼頭相連,下游與晴川閣銜接,建設面積19萬㎡,由“三線”(漢陽江灘大道、特色遊徑、臨江步道三條特色景觀道),將“五景”(創志碼頭、鸚鵡洲、水滴樂園、朝宗文化園、朝宗廣場五個景觀功能區)、“多節點”(旱溪濕地、橋文化廣場、綜合運動場、大禹神話園等多個景觀節點)串聯起來,共同打造朝宗文化走廊——漢陽江灘。目前,漢陽碧道工程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此外,江北碧道(二七長江大橋至新河河口段)連通及景觀工程主體工程已完工,填補武漢主城區自然郊野型江灘公園空白;作為武昌江灘的收官之作,武昌區八鋪街堤(鸚鵡洲大橋至楊泗港大橋段)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也已全面完工;江灘閘口改造及景觀提升工程,已于6月初全面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隨著上述工程的建成,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已初露雛形。

  一批排澇保供工程相繼投用

  排澇方面,近日,石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原石洋泵站位於蔡甸區石洋村,匯水主要來源於漢江路以東至姚家山工業園片區,原設計排澇流量僅2.3立方米/秒,逐漸不能滿足周邊區域的排澇需求。石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作為2020年汛後省級水利補短板項目,從開工建設到實現抽排,僅用半年時間,體現了“石洋速度”。

  石洋泵站現設計排澇流量提升至15.2立方米/秒,周邊區域的排澇壓力極大緩解。通水抽排至今,石洋泵站已進行多次強降雨搶排,累計排水近260萬立方米,保障了石洋片區的排澇安全。

  保供水方面,截至6月25日,備受市民關注的中心城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程已完成308處,“6·30”節點任務如期完成。

  水環境綜合治理持續加力推進

  6月27日晚,黃家湖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開始進水調試。該工程位於武昌洪山區烽勝路以東,白沙五路以南,歷時24個月建設,已具備通水條件。隨著擴建的完成,黃家湖污水處理廠將新增20萬噸/日的污水處理能力,可有效改善周邊河湖水環境,助力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

  繡球山污水泵站及進出水管道工程主體工程也已完工,並實現順利通水,南湖片區污水收集系統進一步完善。該項目在龍王嘴污水系統中承擔了重要的“橋梁”角色,承接上游沿湖片區及龍王嘴收集系統南部片區的污水,並通過壓力管道轉輸到下游龍王嘴污水處理廠處理,提高了周邊區域污水處理效率。

  目前,九峰渠連通工程已建成通水。作為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工程重要部分,九峰渠連通工程起于東湖吹笛景區,止于嚴西湖,全長2.16公里。該工程涉及下穿7條鐵路線,充分發揮了大東湖水系“湖泊群”作用,引水時可以將東沙湖的湖水調度進入嚴西湖,改善北湖水系的水質。汛期排澇時,也能將東湖的澇水排入嚴西湖,利用北湖的排澇能力分擔中心城區壓力。

  與此同時,武漢市校聯合共治的典範——湖溪河綜合治理工程完工。湖溪河全長1.53公里,項目採取系統治理的方法,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初期雨水處理工程、河道工程、沿線污水管道及排口截污工程、橋梁工程、水生態修復工程等。貫穿華中科技大學東校區的湖溪河,從一條“逢雨就內澇,無雨則黑臭”的臭水河,自此變成河道寬闊、水體清澈、景觀優美的“幸福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廖宇智)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