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道墻厚如一間房 萬米彎管穿“鐵墻” 華中首個“質子刀”醫院加緊建設
武漢協和醫院質子醫學中心建設現場,焊工在焊接管線(預埋件)。
閱讀提要
盛夏武漢,驕陽似火。武漢協和醫院質子醫學中心,也是華中地區首個“質子刀”項目建設正酣。疫後重振公共衛生體系補短板工程等不起慢不得。7月7日下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探訪,建設者們正冒著高溫,搶工期、趕進度。
樁基打到地下58米
質子放射治療系統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先進、最精準的腫瘤放療利器,又稱為“質子刀”。
武漢協和醫院質子醫學中心位於東西湖區金銀湖畔,規劃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樓高三層,由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當前,工地內塔吊高舉,數米高的綠色安全圍網剛剛“長”出地面,工人們穿梭忙碌其中。
“項目面積不大,與普通房建項目卻有‘天壤之別’。”有著20多年工程建設經驗的項目經理寇文遠直呼“顛覆房建經驗”。
據介紹,項目建設分質子區、非質子區。核心區是質子區,總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包含1套瓦裏安質子治療系統(1個迴旋加速器室和4個治療艙及一個BTS束流通道)。非質子區區域包括核磁共振、CT、電子直線加速器等設備。
尤其是質子區的建設要求,寇文遠總結為“四零一重一精”,即零沉降、零裂縫、零振動、零堵塞,使用防輻射重混凝土和埋管精準度高。
如何做到?“過程艱辛!”寇文遠介紹,為確保零沉降、零振動,項目樁基基礎採用直徑1米的鑽孔灌注樁。常規房建項目打樁深度在30米左右,該項目達到地下58米。
“這只是起步,房間裏的一塊混凝土、一根管子都大有文章。”寇文遠説。
墻厚6.5米,不能有細過頭髮絲的貫穿裂縫
“翻動它試試。”工作人員説。
在項目現場試驗區,記者試圖單手翻動一塊邊長僅20釐米左右的水泥方塊,卻發現頗費力氣。
“這是重混凝土,密度達3900千克每立方米,超常規指標四成。屏蔽質子設備輻射出來的中子,靠的就是它。”項目總工程師唐倩説。她拿出一份清單,上面羅列著混凝土所包含的鐵、氫、硼等十幾種金屬元素。
此外,根據要求,質子區的墻體不能存在大於0.2毫米即細過頭髮絲的貫穿性裂縫。高溫季節澆築混凝土本來就容易開裂,這又是一大難題。
知道這裡最厚的墻有多厚嗎?“6.5米!”唐倩介紹説,一堵墻幾乎就是一間房。還有2.5米、3.8米等多種參數類型的墻體、樓板。
成分、密度、施工標準、品質要求各個超乎尋常。而治療設備來自國外,類似項目國內還沒有投産案例。怎麼建醫院無從效倣。為此,項目團隊多方尋求合作,並通過不斷研究、試驗、討論、調整,歷時半年才攻克一整套混凝土生産和施工難題,啟動質子區建設。
“一旁非質子區在做首層的結構施工。質子區剛剛施工到接近地平面負2.75米的高度。”項目經理寇文遠介紹。
萬米彎管“螺螄殼裏做道場”
來到現場材料加工區,只見工人們正忙著將一根根10多米長的鋼管用液壓鉗掰彎。
“每根管道都不能是一條完全的直線,至少要有個彎折。”操作員王英傑介紹説。這是為何?原來,因為中子射線都是直線傳播,一旦管道沒有彎折,中子順管而出。澆築的重密度混凝土便功虧一簣。
3200多平方米的質子治療區內,這樣的管線在混凝土中預埋總長度將達2萬米。“螺螄殼裏做道場,已經不足以形容。”唐倩説。
項目部門口一個模型上有範例。記者看到,一塊2米多高的混凝土上,密布著管線出口。鋼架背後能看到排列整齊,如小型“瀑布”般彎曲向下“傾瀉”的管道。
寇文遠介紹,質子區建設全程BIM(建築信息建模)先行,將每一根管線、每一根鋼筋的位置繪好,按圖施工防止出任何偏差。不然密密麻麻的管線之間太容易發生衝突。
在質子區施工現場,只見密布的鋼筋籠中還穿插著各種角度的管線,複雜程度令人咂舌。在管網出口、轉角處,還設置了定制的鋼架。每根管道在轉彎處被精準卡緊在鋼架上,用鋼箍固定。
“管線(預埋件)位置誤差要求不超過1釐米。身後這七八塊設備預留板,我們就對準、標齊、焊接了兩整天。”焊工胡習今告訴記者。
“太過複雜,一旦澆築上重密度混凝土就再也沒有更改機會!”唐倩表示,團隊壓力不小。
因此,鋼筋、管道綁扎完畢後,在大面積澆築混凝土前,施工團隊還會用三維設備掃描每根管線的位置,核對清楚之後再澆築。
“質子區建設進度接近三分之一。項目整體衝刺11月主體結構封頂,明年10月工程建成。”寇文遠介紹。
“雖然後期還面臨超大型設備吊裝等系列難題,我們一定不負眾望,保質保量完成、建好,為持續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湖北樣板’作出貢獻!”寇文遠和項目團隊信心滿懷。(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週三春 見習記者 李朝霞 通訊員 劉宇太 韓帥 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