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料場關了門,礦山上種花種樹,呼吸都順暢多了。”7月25日一大早,家住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劉家溝村的劉永成推開窗,看一眼不遠處越來越綠的幹溝礦山,深吸一口氣。
幹溝礦山原有20多家石料場,鑿石挖礦,沙塵漫天。上半年,礦山裏14家手續不全的石料場先後關停,劉家溝村村民終於敢開窗戶了。
鄖陽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今年2月,該區成立礦山整治及環保突出問題整改工作指揮部,組建工作專班,排查各類礦産品開採企業(點位)168家,發現無任何審批手續或手續不全的165家,通過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封堵進入礦區道路等方式,依法取締關停。
同時,該區成立國有生態修復公司,對遭破壞的165個裸露礦山點位進行生態修復。其中,100個面積在10畝以下、修復難度較小的點位,由所在鄉鎮負責,督促相關村組或開採企業修復;65個面積在10畝以上、修復難度相對較大的點位,由國有生態修復公司負責修復。先小後大、先易後難,挂圖作戰,逐一銷號。截至目前,已人工修復裸露礦山點位160處,其中客土噴播1400余畝,栽植四季綠爬山虎9萬餘棵、紅葉石楠9萬餘棵、柏樹3.5萬餘棵,曾經裸露的礦山又綠了起來。
為防止死灰複燃,鄖陽區從自然資源、公安、交通、城管等相關部門抽調百餘人,組成區礦産資源管理聯合執法大隊,先後查辦涉礦行政案件81件,刑事立案偵查3起,判處拘役1人,立案查處幹部8人,組織處理14人,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湖北日報記者戴文輝、通訊員姬廷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