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和本地居民在興隆老街前健身。(視界網 宋文 攝)
深秋,漫步貢水河畔,飛角鬥拱的侗族風雨橋,尖頂寶塔形的苗族鐘樓,“一飛沖天”的土家墨達樓,在霓虹燈光的映襯下美輪美奐。貢水河上,潺潺流水與噴泉音樂交織成動人樂章。
這就是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宣恩縣城。10月25日,宣恩縣仙山貢水旅遊區正式獲批國家4A級景區,係全省唯一一個以城區核心點為支撐的4A級景區。
宣恩縣委書記習覃表示,該縣按照“景城一體·主客共享”的理念,打造一座可觀、可觸、可沉浸的開放式景區,實現“近者悅,遠者來”,助推宣恩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今年1-9月,全縣累計接待遊客35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5億元,同比2019年分別增長43.7%、34.2%。
一張藍圖繪到底
10月15日晚,貢水河兩岸燈光璀璨,惹溪街上人頭攢動。
武漢遊客張禮樂和朋友吃完烤魚後,沿著貢水河散步,穿行800米長的民族風情街,走過古色古香的風雨橋,登上近40米高的墨達樓,一路談笑拍照。“既有民族風情,還有江南水鄉的味道,讓人情不自禁慢下來。”張禮樂説。
據介紹,宣恩仙山貢水旅遊區規劃總面積3.6平方公里,以貢水河為主軸,沿兩岸建設濕地公園、音樂噴泉、文瀾橋、墨達樓、鐘樓、老院子、興隆老街、惹溪街等建築,形成一線串珠的景觀帶,“仙氣”和“煙火氣”十足。
“經過10多年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格局。”宣恩縣文旅局局長涂先緒表示,起初,政府提出朝景區化方向建設縣城時,大家都不敢相信。彼時,貢水河兩岸沒有一個可看的景點,沒有一家星級酒店和民宿。雖然財力有限,但黨委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每年堅持“投一點”,最終建起一個個景點,讓景融于城,又化城為景。2017年,宣恩縣提出創建4A級景區的目標。如今,集土家族、苗族、侗族于一體的特色建築群紛紛落成,並將西蘭卡普、土家擺手節、苗家四月八等民族文化符號鑲嵌其中。依託音樂噴泉、民族文化浮雕墻、民族風情街等核心支撐項目,將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有機融合。
涂先緒表示,宣恩以文化為核心,打造出一個全新的4A級景區,走出一條不收門票、帶給遊客沉浸式體驗的旅遊之路。
要“面子”也要“裏子”
17日7時,家住宣恩縣萬和小區的荀茹,沿著蔡寶山環城綠道慢跑。“道路寬闊,一路鮮花綠植相伴,十分享受。”她説,這幾年,縣城越來越美,不僅遊客享受,本地人也樂在其中。
實現“景城一體·主客共享”並非易事。“每天要保持河水清澈見底,街道乾淨整潔,這既是面子工程,也是裏子工程。”宣恩縣住建局局長譚大定説。
近些年,該縣調整城市空間佈局,建設3個大型公園,打造居民、遊客15分鐘幸福圈;沿街每隔50米安裝一個垃圾桶,實現16個小時全覆蓋、無縫保潔;在居民區設立垃圾集中投放點,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投資500余萬元,新建、改造21座公廁和旅遊廁所,實施“一所一人”專人管理;貢水河兩岸進行管網入地、雨污分流,確保不讓沿線一滴污水流入河中,水質達標率100%,吸引了白鷺、桃花水母常駐貢水河;推進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
遊客多了,停車難問題很快凸顯。從去年起,宣恩縣新增332個地下停車場,完成城區500個“潮汐”停車位建設,城區停車位總量達6000個以上。譚大定表示,通過提升城區硬體設施,不斷完善城區宜居宜遊功能,創新“景城共建共享”。以惹溪街為例,原本是一條宵夜小巷,改造後設置了遊客中心、觀景平臺、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變成遊客居民都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月月有活動吸引遊客“過節”
10月24-26日,2021年全省青少年皮划艇大賽在宣恩舉行,150余名運動員在貢水河上角逐。遊客發出一陣陣吶喊聲,為選手加油。今年,除了皮划艇賽,還有3項省級水上比賽項目在貢水河進行。3月,宣恩縣政府與省體育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簽約,共同在珠山鎮建設湖北省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僅用3個月,該基地就建成使用。
“文體賽事活動增加了人氣,促進了消費。”宣恩縣文旅局副局長姚罡表示,文旅、體旅融合是推進旅遊發展的重要舉措,該縣在以往成功舉辦“兩會三賽四節”(即水上運動會、中秋懇親會、山地越野車賽、自行車賽、環貢水河長跑賽、貢茶開園節、黃金梨採摘節、燈展藝術節、高山露營節等)的基礎上,還引進省級、國家級賽事活動落戶宣恩。其中,水上運動會期間舉行的龍舟爭霸賽已升格為中國民族民間龍舟公開賽。
春有新春燈展藝術節,夏有水上運動會,秋有中秋懇親會,冬有貢水白柚文化節,歡樂聚人氣。姚罡表示,目前,宣恩基本形成月月有活動的氛圍,“到宣恩過節”已成為一種時尚。數據顯示,1-9月,該縣星級酒店入住率達到60%,其中旺季達到100%。(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通訊員 劉亞麗 陳緒開 楊長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