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巴基斯坦籍博士的黃岡情緣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11-10 10:15:19

  原標題:娶了中國媳婦;偶像是屠呦呦;喜歡遺愛湖公園……7名巴基斯坦籍博士的黃岡情緣

  計算機博士、大學教師、娶了個中國媳婦,這些都是巴基斯坦籍新黃岡人米瑞的“身份特徵”。“今年是中巴建交七十週年。11月2日,我的家鄉信德省與湖北省締結友好省關係,這讓我格外興奮,祝福‘中巴友誼萬歲’。”他用標準流利的中文説。

  米瑞是黃岡師範學院去年引進的第一位巴基斯坦籍博士教師,該校目前已有7名巴籍博士教師。

  一年引來7名巴基斯坦博士

  1986年出生的米瑞,來自“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城市文化名城信德省卡拉奇市。“從小就聽爺爺講述中巴友誼,這些故事指引著我來到中國留學。”他説。

  2012年,米瑞來到中國,在重慶大學讀軟體工程專業碩士。2016年,到四川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2020年11月拿到博士學位。

  米瑞説,去年10月,在網上看到黃岡師範學院招聘外籍研究人員的信息,其中的優惠政策讓他心動,如科研經費補貼、“一帶一路”專項獎學金、中國政府獎學金以及巴基斯坦政府獎學金等。

  “收到米瑞的簡歷,我們非常中意,他所學專業比較尖端,個人學術成果多。”黃岡師範學院計算機學院院長胡志華説。

  本學期起,米瑞每週為本科生講授兩節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此前,該門課程由中國教師教授,米瑞授課以英語為主,當學生不太懂時就用中文,深受學生歡迎。胡志華説:“米瑞上課時,學院有一些教師也坐在台下聽講。”

  以四川大學研究生院為巴基斯坦博士引進“根據地”,黃岡師範學院創新“以點帶面”的外籍人才引進模式,不到一年時間,引入7名巴基斯坦籍博士。該校黨委書記王立兵説,聘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層次人才,既是對國家倡議的積極響應,也是推動學校國際化發展的具體行動。

  2人當選“楚天學子”

  1990年出生的石凡奇博士,家鄉在巴基斯坦北部城市,來中國7年,一直在東北農業大學攻讀藥理學,今年7月就業,選擇黃岡師範學院計算機學院。

  看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的疑惑,“計算機學院成立了‘AI+醫學影像’博士工作站,與我的研究方向相關。”石凡奇進一步解釋,“我們需要設計一個AI智慧體,利用海量的人群基因通量數據,完成基因靶點、致病靶點的檢測,並設計治療所需的中藥,做到真正的千人千方。”

  説起黃岡的中醫藥,石凡奇如數家珍——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材,見諸黃岡境內的達1000余種,這裡誕生了一代醫聖李時珍、“中華養生第一人”萬密齋、“北宋醫王”龐安時等200余位名醫,“這為我的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厚土壤,我的偶像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我希望成為她那樣的藥學精英人才,造福人類。”

  據介紹,石凡奇所在博士工作站,獲批黃岡市重點科研計劃項目1項,引進經費30萬元。

  一年來,7位巴基斯坦籍博士已發表18篇論文,米瑞的一篇SCI論文填補黃岡師範學院計算機軟體方面的研究空白,1項研究成功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籍青年基金,石凡奇等2人當選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楚天學子”稱號。

  願長期紮根黃岡

  “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熱愛這裡。”站在學校新建的中巴友誼長廊,米瑞動情地説,在中國既學到了豐富知識,也結識了不少中國朋友,媳婦是重慶人,兒子15個月大,一家人非常幸福。

  米瑞在中國很多大城市呆過,如重慶、成都、南京等,來到黃岡後,發現這座城市很美麗,遺愛湖公園、東坡赤壁、長江江灘等地,成為他和巴籍博士們經常“打卡”之地。

  “在黃岡師範學院任教,他們充分尊重我們的特長、興趣和專業方向。”石凡奇説,課外生活也豐富多彩,中巴博士論壇、趣味週末、中國傳統佳節慶祝活動、中巴板球賽、中文課程學習班等活動經常舉行。

  石凡奇打算長期在黃岡生活和工作,他還計劃邀請自己在巴基斯坦的親人們一起來這個城市看一看,“在巴基斯坦廣泛流傳著一句話:巴中友誼比喜馬拉雅山高、比太平洋深、比蜂蜜甜、比鋼鐵硬。他們親眼見證中國富強,親身感受中巴兄弟情,想把在中國看到的一切講給更多的巴基斯坦人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李維 劉細松)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