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創會論壇嘉賓:回武漢創新創業正逢其時
來源:長江日報  |  2021-11-18 11:26:38

  原標題:華創會論壇嘉賓:回武漢創新創業正逢其時 “熱帶雨林式”創業環境充滿陽光雨露

  “在打造國家科技創新方面,武漢有底氣、有實力、有優勢。”11月17日,在華創會“僑聚英才·助推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專場圓桌論壇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和僑界企業家齊聚一堂出謀劃策,助力武漢把科技創新“關鍵變數”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

  ■ 在武漢創業興業,充滿歸屬感

  “武漢不斷升級的人才政策和企業延攬人才同向發力,必將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入到武漢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征程中。”論壇上,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陳莉莉點讚武漢,每次和海外同鄉交流時,她都會現身説法給武漢“拉票”,推介這座城市的環境和機遇。

  2006年,陳莉莉在德國留學期間,通過一次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創新大賽,了解到武漢留學生創業園對海歸人才的扶持政策。回國後,陳莉莉深耕POCT(即時診斷)領域,創立的明德生物成為武漢光谷生物城自主培育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9年,從事新能源技術分析的葉毅從美國回到武漢,創辦風脈能源(武漢)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以“零費用”“零首付”的形式在東湖高新區成功註冊,成為武漢市首家同時享受“雙零”優惠政策的公司。

  “武漢‘熱帶雨林式’創新創業環境,讓我們享受到了陽光雨露,增強了企業初創期的自我造血功能。”葉毅介紹。

  “在我回漢創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政府和僑聯都給予了方方面面的支持,所以企業能延續到現在,並走向世界、健康發展。”武漢蘭丁智慧醫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小蓉表示,她在武漢創業成長的每一步,都留有華創會的印記。從2001年參加第一屆華創會至今,21屆華創會,她年年赴約不缺席。

  在武漢上大學,回到祖國在武漢創業,通過華創會得到支持,孫小蓉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癌細胞診斷技術、宮頸癌篩查及診斷機器人等一系列新技術,實現了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她説,湖北和武漢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在這裡創業興業,充滿歸屬感。

  ■ 回漢創新創業正逢其時正逢其勢

  曾長期在美國、加拿大生活學習的邱志軍,回漢創立華礪智行,並參與了武漢國家智慧網聯汽車示範區建設。“未來汽車將成為智慧終端,在‘車’和‘路’的智慧領域,武漢還有數字化基礎設施升級的潛能。在中國智慧網聯汽車産業未來版圖上,未來一定有武漢一席之地。”論壇上,圍繞武漢壯大智造業話題,邱志軍給出建議。

  “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是當前武漢和湖北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廣大僑胞創業發展面臨的重要機遇。”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衛星導航技術領域學科帶頭人劉經南通過視頻連線向大家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發團隊的很多成員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僑聯在我們吸納人才、組建一流團隊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他説,中國北斗團隊在改革開放的旗幟下廣攬人才,用20年的時間,走出了一條自主獨立、相容開放的發展道路。

  從加拿大回到武漢加盟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的科學家張全發,推動成立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在“江城”促進我國流域科學的發展。論壇中,他介紹,自己作為省人大代表,正在為武漢加速推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鼓與呼,“未來城市的高速發展必將依靠科技,武漢要主動爭取重大科技設施項目落地”。

  “武漢如果能夠把握好人才和地理優勢,加上多年的産業積累,再借助營商環境著力培育創新能力,整座城市的經濟水準會迎來一次大的提升。”曾在海外做訪問學者的龔強,回國後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院長,為武漢數字經濟等發展建言獻策。

  在熱烈的討論中,多位嘉賓紛紛表示,不論是回漢從事科研或投身産業,都瞄準國家及城市主流賽道,在實現技術或産業規劃過程中,都享受了武漢的人才、營商環境等發展紅利。大家感受到加速發展中的武漢為海外華僑華人參與武漢建設創造了大量機遇,回武漢創新創業正逢其時、正逢其勢。(長江日報記者汪甦 通訊員徐立銀)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