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人與江豚的不捨情緣——為了“長江的微笑”更燦爛
來源:三峽日報  |  2022-02-14 10:52:45

宜昌人與江豚的不捨情緣——為了“長江的微笑”更燦爛_fororder_01

圖為2月9日江豚救援現場。三峽日報通訊員 楊河 攝

宜昌人與江豚的不捨情緣——為了“長江的微笑”更燦爛_fororder_02

小朋友在西陵一路江邊“江豚廣場”用大口徑望遠鏡觀看江豚。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黃翔 攝

  2月9日12時10分,在宜昌城區長江葛洲壩水域,兩名江豚攝影愛好者蹲守拍攝時,發現一隻江豚尾部被繩索纏繞,無法脫困,當即撥通市漁政監察支隊電話。市漁政監察支隊救援人員乘衝鋒舟趕到江豚受困處,剪斷繩子,將江豚平安放歸長江。這場歷時20分鐘的生死營救,再次引發宜昌人對江豚的關注,央視新聞也予以重點聚焦。

  江豚“憨憨的模樣”“獨有的笑容”讓宜昌人為之傾倒,市民在觀景平臺上觀測、攝影愛好者執著跟拍、公益志願者組織大力宣傳、“長江衛士”和退捕上岸漁民貼心守護……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宜昌“江豚粉”,講述了他們觀江豚、愛江豚、護江豚的故事。暖暖的愛心、滿滿的誠心,展現了文明宜昌人守護長江母親河、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決心和恒心。

  8年 風雨無阻跟拍“精靈”逐浪

  2月11日上午8時許,葛洲壩一號船閘下游波光粼粼的江面上,5隻江豚時而躍出水面逐浪而行,時而來回翻滾跳躍,好不自在。

  “咔咔咔咔咔……”早已等候在江邊、64歲的楊河迅速按下相機快門。看著回放的他點了點頭:“有一張拍得還可以!”

  在眾多江豚攝影愛好者中,楊河可謂是“老資格”了。2014年,他第一次拍到了一度從人們視野中消失的江豚在宜昌江段的蹤跡。從2019年9月開始,他就將跟拍江豚作為了日常“工作”,自帶乾糧,日升日落,少有間斷。

  “最開始時宜昌江段的江豚僅有2至3隻,到現在已經有了17隻左右常駐宜昌。”説起風雨無阻跟拍的初衷,楊河表示,江豚是長江生態環境的“晴雨錶”,不僅希望用鏡頭展現宜昌長江大保護的成果,展現“水中大熊貓”的風采,更希望用影像記錄江豚的行為習性等,為下一代留下點東西。

  在楊河的鏡頭中,“江豚全家福”“母子同遊”“捕魚微笑”“喜入洞房”等一一躍然眼前。拍攝的近10萬張照片,他僅留存了近萬張精品照片,而且每張照片上都細心備註了當時的水位、流量等,從去年開始,還增加了水溫一項。

  長年累月的拍攝,讓楊河對江豚的活動軌跡及生活習性十分了解,其留存的許多影像更顛覆了對江豚的傳統認知。“以前普遍認為江豚吃尺把長的小魚,但我跟拍時發現江豚可以吃4至5斤重的魚,專家看到照片後都感到驚奇。”

  2021年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當年10月,第三屆“長江江豚保護日”系列宣傳主場活動在宜昌舉行,楊河受邀參加了活動。

  其間,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主動找到楊河,希望其能提供江豚影像作為科學研究依據。

  “今後也會堅持用鏡頭記錄下去。”看著不時一躍而起的江豚,楊河輕聲説。

  與退休的楊河不同,57歲的江豚攝影愛好者楊治吉還在上班,但他從2019年10月開始,就利用午休及週末、節假日時間跟拍江豚。

  “宜昌江段的江豚日益增多,是宜昌實施長江生態修復、十年禁漁,城市生態環境優化的最好佐證。”楊治吉説,拍攝江豚就是想記錄宜昌的生態環境變化,用可愛的江豚呼籲大家行動起來,愛護自然環境,保護生態,攜手共建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

  通過拍攝觀察,楊治吉發現,最開始江豚在鎮江閣一帶活動,後來又出現在葛洲壩紫陽段,去年城區長江段水域江豚分為了兩撥,一撥在胭脂壩附近,一撥在江南紫陽段活動。“葛洲壩船閘以下水域常年在此棲息約有8、9隻,又分成兩個家族在活動。”

  “江豚活躍度與天氣、氣壓等有關,晴天時活躍度明顯更高一些,陰雨天、起風天不喜歡露頭。 ”楊治吉説,一般夏天早上5至7點、中午1至2點、下午4至6點,冬季上午7至9點,下午2至3點,江豚會集體捕食,好觀察拍攝一些。尤其是有船隻快速通過,江豚會受驚擾,跳出水面的機率增大,是跟拍抓拍的好時機。

  2020年,楊治吉與楊河因為志同道合而結識,其後經常相約一起拍攝江豚。“目前全國要拍攝江豚,最好的地方是宜昌和南京,宜昌更好拍。”楊治吉笑著説,宜昌也吸引了眾多來自北京、武漢、江西、江蘇等地的攝影愛好者。

  楊治吉説,在繁華的城市中,看著一群群江豚在清澈江水裏,時而跳躍,時而水中翻滾,時而捕魚,特別是有頑皮的江豚捕魚後將魚頂在腦袋上炫耀,大家都開心羨慕不已,感慨宜昌人太幸運了。相信今後宜昌江段的“微笑天使”們會越來越多。

  10年 長江衛士“代言”江豚保護

  10年前,因為工作的關係與長江江豚結緣後,市漁政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莫宏源就被這種帶著微笑的長江精靈深深吸引,亦為江豚瀕臨滅絕的危險處境揪心不已。為保護拯救江豚,莫宏源義無反顧,奔走呼號,還曾獲評2018宜昌十大民選新聞人物“長江衛士”。

  2月12日下午,記者在城區漁政碼頭見到莫宏源的時候,他正在監控室裏和技術人員一道對長江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升級維護。“這些‘天眼’極大震懾了違法捕撈行為,是保護江豚的強大技術支撐。”莫宏源一邊忙碌一邊對記者説。

  莫宏源是四川南充人,2011年,他從部隊轉業後分配至宜昌市漁政處(2017年更名為漁政監察支隊)工作。為了摸清長江江豚“家底”,2012年,農業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聯合組織了一次大規模江豚科考活動,莫宏源受單位安排參加了此次科考。在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莫宏源第一次見到了長江江豚。“它離我很近,憨憨的模樣有趣極了,特別是獨有的笑容讓我一見難忘。”

  沿江所見所聞,江豚生存艱難,莫宏源的心情異常沉重。專家們經過數據分析,長江江豚數量已不及大熊貓,極度瀕危。

  科考結束回宜後,莫宏源常常利用業餘時間,研究江豚的生活習性、遷移路線等,向業內專家學者請教江豚保護知識,逐漸由一個門外漢轉變為“江豚通”。

  在點軍區胭脂壩江段,常年生活著幾頭江豚,是江豚在宜昌境內江段活動的一個主要區域。但那時江中漁網密布,漁船穿梭。“長江江豚是珍貴的動物,不能讓它們在我們手裏滅絕!”一次次不厭其煩向漁民們宣傳保護江豚的重要性,爭取理解和支持,同事們都笑稱莫宏源是長江江豚的“代言人”。

  莫宏源還精心製作了視頻圖文課件,經常在社區、學校、企業等處宣講,讓大家認識了解江豚,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保護江豚的行列。

  在了解到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有漁民退捕江豚協助巡護項目後,莫宏源積極向該組織申請,于2018年7月成立了宜昌江豚協助巡護示範點,並選拔吸納了6名退捕漁民加入,有效補充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力量。

  2020年7月,宜昌江豚保護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長江“十年禁漁”正式實施,莫宏源和眾多江豚保護志願者的勁頭更足了。

  去年10月,第三屆“長江江豚保護日”系列活動在宜昌舉行。其間,大家對宜昌是現今國內江豚最佳觀賞地的評價,讓莫宏源頗感自豪和欣慰:“全市上下多年來的重視和努力得到回報,看江豚已成為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保護好長江江豚,就是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我們責無旁貸”,莫宏源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長江的微笑”更燦爛。

  4年 退捕漁民樂當護漁“先鋒”

  傳説中,有一個可愛的女孩子,看見漁民捕不到魚,生活困苦,就勇敢地跳入水中,把魚趕到了岸邊。她自己卻化身為江豚,守護著江邊的漁民……

  這是劉承林小時候,漁民父親給他講的故事。

  “那時候捕魚很容易,一個漁民能養活一大家子人。江豚也很常見,一二十頭成群結隊的,不怎麼怕人,經常跟著我們的船跑。”

  時光如水,劉承林慢慢長大,從事了水産養殖、專業捕魚,卻發現一切都變了。“捕魚越來越難,跑一天,油錢都賺不回來。”

  為什麼會這樣?江豚不守護我們了嗎?

  劉承林困惑時,科考數據給出了答案:2011年,長江江豚數量約有1200—1500頭;2013年,長江江豚被列入INUC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8年,長江江豚數量為1012頭……

  2018年1月1日起,宜昌中華鱘保護區率先實現全面禁捕,漁民全部轉産安置。

  “那時候我才清醒,是自己的行為傷害了江豚,傷害了這些可愛的生靈。”劉承林滿眼懊悔。

  同一時間,“稻草圈圈”生態環保公益中心理事長劉敏也四處奔走,爭取到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阿拉善SEE長江項目中心宜昌分中心的支持,啟動了宜昌江豚協助巡護試點項目。

  “我第一次在鎮江閣看到江豚時就覺得好可愛。”劉敏説,後來知道這是白鰭豚滅絕後長江僅剩的淡水豚類,就決定要保護這種可愛的生物。

  協助巡護項目的主要參與者是轉産漁民。他們熟悉水性,稍加培訓後就能協助漁政,保護江豚,反哺長江母親河。劉敏認為,這種“反轉”比常規的宣教更具説服力。

  2018年,當了23年漁民的劉承林也覺得這是個機會,認真接受培訓,很快,他就和其他5名退捕漁民一起成了首批“護漁人”,在葛洲壩至伍家崗長江大橋之間開展巡護。

  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尤其是剛禁漁時,有的人意識沒轉變過來,不聽勸阻,多次與巡護隊發生爭執。

  2019年夏的一天,劉承林接到消息,在點軍區艾家鎮蹲守。淩晨一點時,他發現一個光膀子的人,就上前詢問。對方神色慌張,一不小心就露出了藏在身後的電魚設備。劉承林一把抓住“背包客”,亮出了巡護證。電魚者想跑,劉承林不認,雙方扭打了三個回合,最後劉承林體力不支,還是讓電魚者跑了。回去後,劉承林才發現自己手臂、腳踝都擦傷了……

  但他從來沒怕過,因為堅信自己做的是對的,因為,江豚又回來了!“現在葛洲壩船閘、胭脂壩都能頻繁的看見江豚……”説起這些新變化,劉承林語速加快,眼裏有光。

  四年來,巡護隊從6人擴充至10人,累計巡護超過12萬公里,協助漁政查獲電捕魚等案件20余起,沒收違規漁具、釣具超過5000件。

  參與了宜昌江豚協助巡護試點項目的劉敏,深深感受到守護江豚不是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組織的事情,需要社會共同參與,一起保護長江江豚,守護生命長江。(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時剛 楊婧 揭興偉 通訊員 汪琦 卞亮)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