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門經濟開發區。(通訊員 劉銀斌 攝)
閱讀提要
經濟開發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天門經濟開發區、天門高新園、天門工業園、岳口工業園(簡稱“一區三園”)是省級開發區,經過多年發展已佔據天門GDP一半以上。今年,天門市提出,整合“一區三園”資源要素,以“趕考”狀態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構建現代産業新體系,推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2月8日,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天門市召開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動員大會,開啟逐夢“國家隊”的新征程。
“一年掛號,兩年升級,三年授牌”,天門市倒排工期,力爭到2023年底實現園區經濟規模大幅提升、創新創業體系趨於完善,主導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數字化方向發展,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爭取早日躋身國家高新區行列。
全市69家高新技術企業59家在園區
2月18日,湖北潤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片繁忙,一期生産線開足馬力運轉,二期工程建設也穩步推進。
潤馳環保是一家致力於廢礦物油再生綜合利用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産潤滑油、潤滑油基礎油、丁二酸酐以及各種加氫、脫硫催化劑等,廣泛應用於石化、煤化工領域。
“2020年正式投産,去年實現産值1.46億元,同比增長 63.17%。”潤馳環保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能迅猛發展,源於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
潤馳環保成立研發中心,加強公司在廢礦物油綜合利用領域的技術研究,還聘請武漢科技大學教授曾丹林為企業科技副總,與武漢理工大學化生學院二級教授雷家珩及其團隊共同組建專家工作站。近年來,公司研發經費投入累計超過2500萬元,企業擁有國家專利申請量達到30件,獲授權專利17件,全部實現成果轉化。
位於岳口工業園的潤馳環保是天門市“一區三園”代表企業之一。早在2011年,省政府批復天門經濟開發區晉陞為省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經過10多年發展,“一區三園”經濟總量佔全市一半以上,全市69家高新技術企業,就有59家在“一區三園”,成為天門當仁不讓的經濟發展高地。
一直以來,天門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有名無實,“一區三園”産業分工並不明晰,存在支柱産業層次不高,創新基礎薄弱,土地産出效益偏低等問題。
“天門創新驅動的主要抓手就是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天門市委書記易先榮表示,天門創建國家高新區,是拓展高品質發展空間的重大舉措,更有利於與周邊兄弟開發區形成良性的産業分工,由競爭者變為合作者,錯位發展,各取所需。
力爭2023年建成國家高新區
天門明確經濟開發區為創建國家高新區的主體,于4月底前提請省政府將“天門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天門高新技術産業園區”,並報請國務院備案,力爭年底在科技部掛號。
工期已定,下一步如何發力?
天門市提出,把握“高”和“新”定位,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充分激活科技創新“關鍵變數”,在規劃引領、産業佈局、深化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推動開發區提質增效升級。
天門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鄢池斌介紹,加快形成天門經濟開發區産業鮮明、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天門高新園重點發展智慧製造産業,天門工業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産業,岳口工業園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化工産業。
“經開區將全力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同時大力實施‘高企倍增’計劃,力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5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鄢池斌説,到2023年,全區將實現工業稅收突破10億元,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65%以上的目標。
産業是基礎,創新是引擎。天門市科技局局長劉娟介紹,天門計劃實施科技創業孵化載體提質增效工程,重點打造建設5家産業技術研究院,並高品質推進天門(武漢)離岸科創園建設,力爭到 2023年末,實現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
“飛地經濟”將企業向園區聚集
2月19日,位於天門高新園的優光科技精密光學産品生産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抓緊進行廠房內部裝修,預計今年6月正式投産。項目投資方武漢優光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精密光學元件研發、生産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全球眾多光電企業首選供應商。
優光科技股東之一肖志全是馬灣人。2020年,得知企業有意願擴規,馬灣鎮將其引進,企業最終選擇落戶天門高新園,是新落戶該園區的“飛地項目”之一。
“與園區相比,鄉鎮承載工業項目的能力偏弱。”馬灣鎮副鎮長肖會兵説,項目落戶園區,配套設施更好,且有利於産業集聚發展,鄉鎮也能得到相應的稅收分成,一舉多得。
天門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更需要全市“一盤棋”,推動優質産業項目向園區集中。
天門對發展“飛地經濟”提出多項鼓勵與支持政策。明確以“一區三園”為主要載體,“飛出地”把招商引資的工業項目轉到“飛入地”。各鄉鎮原則上不再新增工業項目用地。
在合作與分享機制上,“飛入地”與“飛出地”財稅分享比例以6:4為基礎,固定資産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同步建立産業信息共推共享、合作項目共建共促、固投指標分享、進規指標分享、項目投入和獎勵資金承擔機制。
此外, “飛地項目”必須達到一定的準入條件,新上産業項目固定資産投資須超過1億元,入駐岳口工業園需達5億元,戰略性新興産業可適當降低標準。限制産能過剩行業和“兩高”項目落戶。
天門全面優化“飛地經濟”發展環境,推行項目秘書制、“標準地”供給制和審批手續及優惠政策兌現限時辦結制,對阻礙“飛地經濟”項目落戶建設的人和事,嚴肅追責問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吳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