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6所試點學校 一千五百名足球小丫 湖北女足青訓塔基初現雛形
荊州市沙市區南湖路中學女足訓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時龔 攝)
武漢市吳家山一小韋夢萍展示球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時龔 攝)
編者按
2月6日的女足亞洲盃決賽,0比2落後的中國隊連追3球,逆轉擊敗韓國隊,時隔16年再登亞洲之巔。這支冠軍隊伍中,王霜、朱鈺、姚偉、馬君、劉艷秋均來自武漢車谷江大女足,加上曾效力過該隊的肖裕儀、王珊珊,應該説,中國女足的重新崛起,湖北女足功不可沒。
繼王霜等優秀球員之後,湖北女足還能綻放出一朵朵鏗鏘玫瑰麼?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探訪湖北省女足青訓情況,涉及校園足球普及選材、精英球員青訓、女足教育與職業化等諸多方面,並於今日起推出《湖北女足青訓調查》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每個人都有夢想,有人想當醫生,有人想當老師,還有人想當老闆。而我,卻只想當足球明星。”這是荊州市沙市區江華學校三年級女孩張雅婷寫在三年前的一段話。如今,她不僅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最佳陣容,還進入省女足梯隊,接受專業足球訓練。
如張雅婷這般從校園足球啟蒙,再接受專業青訓的經歷,已是湖北女足後備人才選拔培養的常態。2016年起,在省體育局的指導下,省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省足管中心”)先後命名了26所女足後備人才試點學校,常年參加系統校園足球訓練的約1500名女孩,構成了湖北女足青訓塔基。
校園足球不再是男生專利
2月2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赴荊州市沙市區南湖路中學(原江華學校),觀看了該校足球興趣活動和女足訓練課。2017年,這所九年制學校被命名為省女足後備人才試點學校。
據南湖路中學足球隊總教練王翔介紹,該校從一年級起就開展足球興趣活動,低年齡段主要以激發足球興趣的遊戲為主。記者在操場上看到了擺放著的小球門和標誌盤,男女生混在一起,帶球、射門,跑跑跳跳,嘻嘻哈哈。而在玩耍之中,足球啟蒙也悄然開始。
進入二、三年級,正式隊伍開始組建。該校共有三支女足隊,三年級以下一隊,四、五、六年級聯合組隊,另有一支初中隊。全校600多名女生中,有80多人參加女足日常訓練。張雅婷在二年級下學期加入球隊,逐漸成長為湖北女足的希望之星。
南湖路中學校長肖依軍説,學校的女足青訓從無到有,成績從零到全省亞軍,其成績都是在成為女足試點學校之後才取得的。對於試點學校,省足管中心除給予資金上的支持,還有人才和政策的紅利,南湖路中學女足騰飛的關鍵就是因為引入了優秀教練團隊。從2020年起,省足管中心以競賽為抓手促女足青訓培養,每年設甲乙兩組共四個年齡段組別的全省錦標賽(每組至少8支隊伍參賽,每支隊伍報名人數22人,全年至少有700多人參與其中),女足後備人才試點學校所在地必須組隊參賽。從省十五運會開始設置女足項目,今年的省十六運會女足項目設置了U15、U13和U9三個年齡段,再上一個臺階。
僅南湖路中學一所學校就有80多名女孩組隊踢球,這在十幾年前是難以想像的,那個時期的小王霜、小姚偉們形單影隻,想踢球只能混在男生堆裏。
一切的轉折從2015年開始。那一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出臺,明確發展校園足球的五大重點任務:提高校園足球普及水準、深化足球教學改革、加強足球課外鍛鍊訓練、完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暢通優秀足球苗子的成長通道。《實施意見》還提出,要支持建設2萬所左右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5年達到5萬所。
校園足球的普及,讓更多女孩有機會接觸並愛上足球。湖北省除26所女足後備人才試點學校,還有數百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也在開展女足運動。2021年教育部舉辦的第十四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總決賽中,湖北中學生女足隊獲得冠軍。湖北省蓬勃發展的校園女足所取得的成績,正是省足管中心樂見的成果,他們希望在更多的校園推廣普及女足項目,跟上其他發達地區的步伐。為此,省足管中心將力爭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推動這個項目持續健康發展。
校園女足止步“13歲現象”亟待解決
在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第一小學,10歲的韋夢萍能用身體不同部位連續顛球1000個,“我的夢想是進入國家隊,像她們一樣為國而戰。這離不開艱苦的訓練,但再苦再累,我也不放棄。”觀看了女足亞洲盃決賽後,韋夢萍練球的決心更加堅定。
東西湖區有15所小學開展女足運動,優秀苗子會進入區內三所初中,優異者有望進入吳家山中學,繼續更高水準的訓練。吳家山中學是武漢市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也是王霜的母校。
不過,這樣成體系的體教融合模式,在湖北省並不普遍。大部分地區的校園女足在“小升初”階段都面臨著危機。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在“雙減”背景下,小學生家長大多支持孩子練球,“但進入初中面臨升學壓力,家長要權衡踢球有無前途,這個階段大多數的孩子會中斷訓練,專注文化學習。我們稱之為‘十三歲現象’。”
即便是一些進入初中後仍堅持訓練的女孩,也面臨“學訓衝突”。武漢市09年齡段女足集訓點在江岸區塔子湖體育中心,隊內孩子分散在武昌、漢陽、江岸上學,週一至週四只能在各校訓練,岳敏教練為此很苦惱,“如果能讓孩子們就近集中入學,我們就有更多的集訓時間,訓練效果會比現在好很多。”
足球青訓人士為此呼籲,校園足球要想真正成為高水準球員的後備人才庫,需要教育和體育部門更深度的合作,出臺更便利的政策,打通優秀足球苗子的成長通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然 蔡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