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981萬名志願者活躍一線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3-04 10:56:28

  原標題:3.9萬個志願服務組織、981萬名志願者活躍一線——“志願紅”閃耀荊楚

  長江邊,他們是守護生態環境的衛士;

  社區裏,他們是居民身邊的貼心人;

  鄉村中,他們是社會文明的傳播者。

  “紅馬甲”傳遞愛與暖,“志願紅”散發光與熱,他們用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

  在英雄輩出的湖北,3.9萬個志願服務組織、981萬名志願者活躍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第一線,成為荊楚大地一道靚麗風景。

  用志願服務傳播紅色文化

  他們,是讓人振奮的紅色力量。

  2021年,全省精神文明戰線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基層宣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貫徹往深裏走、往實裏走。

  “歌兒一唱開了言,歌唱建黨百週年,在黨正確領導下,祖國處處換新顏……”

  近日,在竹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1歲的王義富哼唱著自創的《歡樂送百姓,高歌頌黨恩》花鼓船歌。

  這位當地有名的“深山歌王”説:“要儘快帶著志願者隊伍唱起來。”

  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竹山縣5萬多名註冊志願者活躍在秦巴大山。

  “南湖樹幟巨輪航,斬浪劈波向遠方。八年抗戰驅倭寇,三載攻城倒蔣幫……”在竹山縣得勝鎮中心學校講臺上,陳欣榮用自己寫作的詩詞,講解黨的歷史。講台下,30多名中小學教師聚精會神。

  61歲的陳欣榮是得勝鎮稻香詩社的負責人。詩社成立於2016年,現有成員25名,既有生意人、教師,還有農民。

  2016年,陳欣榮邀請4名文學愛好者組建詩社。5年來,詩社影響力越來越大,成員們都註冊成為志願者。“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推廣志願服務活動,力爭做到‘人人都是實踐者,家家都有志願者’。”竹山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説。

  貼近人心的宣講,傳播紅色文化。

  在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街道都府堤社區,一支熱心社區事務、樂於傳播紅色文化的紅色文化宣傳志願服務隊“紅巷爺爺”,起初由15名平均年齡70歲的退休老書記、老黨員組成。經過多年發展,團隊現有成員40余名,他們除長期義務擔當講解員外,還走進轄區校園為孩子們講“那過去的事”、培育影響著下一代“紅巷苗苗”。

  做生態環境好衛士

  文明是溫暖,更是力量。

  2月27日一大早,襄陽市“綠色漢江”協會的志願者來到襄城區長虹橋橋頭,跟蹤巡查已經關閉停産的電線桿廠、磚廠、永鴻基攪拌站,查看肖家河入漢江口處。

  78歲的運建立是協會的創始人,在保護漢江的路上,她和志願者們一起走了20年。

  跟污染企業作鬥爭,把環保知識送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和機關,20年來,協會志願者面向中小學發放5萬多份倡議書,份份都有回復。宣講從開始的幾十名觀眾,到如今數十萬人參與,環保的種子被“種進”許多老百姓的心裏。

  “我們所走過的風雨歷程20年,有很多故事;現在漢江邊的幾個企業,去年已經關閉停産,目前廠房設備大部分已拆除,有的正在轉産遷移,企業不再污染漢江水了,這裡河道環境自然生態正在修復。”運建立説。

  生態保護,人人有責。

  2021年10月17日上午,長江黃岡汪家墩段江堤上,紅旗招展,志願者身著紅馬甲,開展以“保護母親河·長江衛士在行動”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沿著岸線拾撿塑膠垃圾、清理遺棄漁網。

  “一次志願服務就是一次愛的奉獻。”志願者蘭鴻煒説,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我們要做“長江大保護”的宣傳者、參與者、監督者、引領者。

  當天,為進一步提升全民保護長江的意識,讓更多群眾參與到“長江大保護”的行動中來,志願者們還走進附近社區,向居民發放宣傳手冊,面對面宣講長江保護法。

  志願服務溫暖身邊百姓

  一個英雄名,聚起萬面旗。

  來鳳縣,老英雄張富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沈永紅是來鳳縣翔鳳鎮一家理髮店的老闆,也是“張富清老兵志願服務隊”的一員。

  鎮上68歲的何國六老人,癱瘓在床7年多,主動上門為老人理髮,是沈永紅每個月都要做的事。

  10多年來,他到過多少社區?給多少人理過頭髮?他説“早已記不清”。沈永紅和志願服務隊隊員們走到哪,鄉親們都親切地喊他們“紅背心”。

  在恩施市舞陽壩街道,有23支“張富清老兵志願服務隊”,687名老兵參與其中。

  “2020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中,許多退役老兵參與其中,我們的志願服務隊就是那時成立的。”舞陽壩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龍克明介紹,突擊隊隊員平時經常進村、社區、學校,為老百姓提供志願服務。

  據了解,全省各級成立“張富清老兵志願服務隊”等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伍11992支,服務人民群眾10余萬人次。

  志願服務,溫暖社區居民的心。

  用志願服務,營造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

  “這是啥餡的?”

  “大白菜香菇肉餡的,等下你嘗嘗,味道可好了!”

  春節前,在武漢市江漢區民權街打銅社區居委會5樓,67歲的社區巾幗志願服務隊隊員胡全全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説。這些餃子,都要送給社區裏的老人。

  打銅社區是個典型的開放式老舊社區,2700多戶居民大多是“老漢口”。2014年,社區牽頭成立巾幗志願服務隊,陳桂香成為隊長。“開始只有十幾位婦女骨幹,主要開展清潔衛生、鄰裡關照等活動。”打銅社區黨委書記倪娟説,經過6年發展,社區巾幗志願服務隊已擁有105名核心骨幹、5支小分隊,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全省實名註冊的巾幗志願者17萬餘人,註冊巾幗志願服務隊1000多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潘希子)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