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置標準不達標,造成油氣無法收集甚至外溢,影響大氣環境”,全國人大代表、中韓石化煉油二部班長馬少斌建議,國家出臺內河油品運輸船舶配置標準,提高內河油品運輸船舶裝備水準。
長江流域及其主要支流是我國水上運輸的黃金水道,承擔了大量油品的運輸任務。馬少斌經過走訪調查發現,長江沿線的石油石化企業大都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安裝了油氣回收治理設施,但在實際運行中,均存在難以長週期穩定運行的情況,一些內河船舶基本都未按要求安裝油氣接收管道、標準接頭和惰性氣體發生裝置,導致碼頭油氣回收裝置無法實現油氣收集治理。再就是,部分船舶未按規範要求對船艙進行密閉,船艙的艙蓋、法蘭、檢查口、檢尺口、壓力/真空釋放閥、污油艙等點位密封不嚴,導致在連接油氣收集設施後,船艙壓力達不到啟動條件而無法進行收集。“油氣無法收集,或者外溢,對碼頭帶來污染,影響周圍的氣體環境。”
馬少斌建議:儘快研究出臺內河油品運輸船舶配置標準,新出廠船舶配備惰性氣體充裝能力及氧含量分析儀,保障船艙中氧含量低於8%,規避安全風險;同時,對現有在役船舶提出改造要求,逐步進行密閉化改造;統一承運船舶接卸口標準,方便船舶與碼頭接卸管路的高效、密閉連接;加快推進《碼頭油氣回收設施建設技術規範》、《船舶油氣回收安全技術要求》、《碼頭油氣回收船岸安全裝置》等規範要求的修訂工作,對不同物料進行分類分級提出氧含量指標要求,為碼頭油氣回收裝置、設計、建設及安全平穩運行提供技術支持。(長江日報記者 汪文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