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大數據時代的重要生産力。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算力指數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隨著“東數西算”熱潮涌動,算力成為炙手可熱的科技詞彙。位於“東數西算”中心點的湖北,首次將“算力”寫入大數據産業發展規劃,明確在2025年建成全國領先的算力基礎設施和重要的數據匯聚樞紐。
湖北算力領跑中部
算力是什麼力?
根據國家發改委對“東數西算”的定義,“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無處不在,手機、筆記本、超級計算機……,算力存在於各種智慧硬體設備中。隨著數據的海量增長,對算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近年來,湖北在算力設施建設上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2020年,武漢被科技部列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並率先啟動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該中心於2021年5月正式投入運行。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國內首個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提供的AI峰值算力高達100P,相當於每秒十億億次的計算速度。今年2月,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二期建成,算力由100P擴容至200P,實現翻番。
據了解,隨著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鋼大數據中心、宜昌三峽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襄陽雲計算中心等一批數據中心相繼建成運營,目前,湖北數據與算力設施穩居全國第一方陣。截至2021年底,全省數據中心超過80個,機架數量從“十三五”末的10.8萬架躍升至14.5萬架,機架數佔中部六省總規模的38%,算力居中部第一。
打造算力國家樞紐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聯合宣佈,同意在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寧夏等八地啟動建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標誌著“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湖北如何搶抓“東數西算”機遇?在湖北省大數據産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中,“算力”被17次提及,描繪出湖北搶抓機遇的路線圖——
建設數據中心集群。推進武漢數據中心重大項目建設,打造服務武漢城市圈數據中心集群。推進襄陽雲谷園區建設,打造服務“襄十隨神”城市群的區域性數據中心集群。推動宜昌重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打造服務於“宜荊荊恩”城市群和國家中部地區的數據中心集群。到2025年底,全省數據中心機架數達到17萬架以上。
建設雲服務化算力集群。加快武漢超算中心建設,一期算力規模100P Flops HPC。建設運營好武漢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提供一站式的人工智能開發環境,為相關應用場景提供算力基礎服務設施。依託武漢超算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打造全國第一個集人工智能和超算融合的雲服務化算力集群,創建國家超級計算武漢中心。
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依託重點項目,支持宜昌積極創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引導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推動與其他國家樞紐節點之間進一步打通網絡傳輸通道,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準。
省經信廳介紹,湖北省還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佈局人工智能、區塊鏈算力中心,滿足支撐科研探索、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場景應用的算力需求,助力湖北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 通訊員 王驛東 實習生 王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