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態環境執法鐵軍:“以法為盾”護長江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3-25 11:03:22

生態環境執法鐵軍:“以法為盾”護長江

湖北生態環境執法人員檢查企業生産臺賬(左圖)以及企業在線監測設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今年3月,我國首部流域法——《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1週年。

  作為長江幹線徑流里程最長省份,湖北是三峽水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在地,更是長江流域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國家生態屏障,生態地位極為特殊。

  一年間,湖北省生態環境執法鐵軍認真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以法為盾”、智勇出擊,全力護衛“一江清水向東流”,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

  緊盯沿江化工企業

  發現環境問題231個

  《長江保護法》規定,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21年以來,湖北將沿江化工企業環境監管執法檢查作為生態環境執法重點項目。月調度、季督辦、年考核,全省15個市州對涉及“關改搬轉”任務的385家沿江化工企業開展環境執法檢查。

  “某化工企業危廢暫存間標識錯誤,某醫藥企業尾氣液循環槽閥門有漏水現象……”黃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黃石納入2021年沿江化工企業整治“回頭看”專項行動的企業有16家,正常生産7家、關停8家、拆除生産線1家。經檢查發現,以上企業存在環境問題14個,已立行立改12個,立案處罰2個。

  為有效排除沿江化工企業環境隱患,各地採取多樣化檢查方式:黃岡先後建立化工企業排污口超標自動關閉系統、重點排污單位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創新非現場監管新執法模式;鄂州採用驗收制,對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堅決不予驗收;天門、仙桃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沿江化工企業開展監測排查,並提出整改建議。

  據統計,湖北全年共檢查發現231個環境問題,立行立改87個,立案查處案件20件,處罰金額1074.56萬元,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案件1件。通過專項執法檢查,全省有效排查了沿江化工企業環境風險隱患。

  “三磷”整治馳而不息

  開出“罰單”655萬元

  對磷礦、磷肥生産集中的長江干支流,《長江保護法》規定了更嚴格的管控要求。如超標排放含磷水污染物的,最高將面臨200萬元罰款。

  湖北是磷化工大省,磷化工總體規模全國第一。為此,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積極組織開展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回頭看”——

  對重點區域流域內磷化企業、磷石膏渣場等開展非現場監管,嚴厲打擊惡意排污企業,做到打擊一家,震懾一批;

  發揮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積極送法入企,推動企業自主開展工藝改造和污染治理;

  採取暗訪方式先後對11家企業雨水排放口、廠外污水排口和6個磷石膏庫雨水抽查檢測。

  截至目前,“回頭看”行動共計排查整治企業212家,新發現問題141個,對11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罰金共計655萬元。

  堵住流向長江的污水

  已整治5685個排污口

  在宜昌市猇亭區,全新的可視化水環境安全監管平臺猶如“千里眼”——全面掌控轄區排水水質特徵,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故,能及時預警水質異常變化、分析主要污染物、追溯污染發生源頭。

  據介紹,宜昌市猇亭區通過“污水廠網、生態水網”共建項目的實施,推進區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總投資9.56億元,包含污水管網建設、長江生態廊道建設等,有效解決區域內雨污合流問題。

  據悉,這是湖北近日公佈的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2022年度首批典型案例之一。

  2021年,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派出“執法骨幹+專業技術人員”,赴重點任務市州開展點對點現場幫扶;在全國率先推出《湖北省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參考要求、“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及臺賬模板》,有力指導各地依法、科學、精準推進排污口溯源整治;以“紅旗”“蝸牛”項目評比為抓手,持續傳導壓力,壓緊壓實責任。

  截至目前,湖北已累計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5685個。生態環境部高度肯定湖北省整治舉措和經驗,專門編發簡報轉發湖北工作做法。

  下一步,湖北將組織開展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回頭看”,嚴防已整改問題反彈;每月公佈全省整治進展數據和典型案例,嚴厲打擊污水直排、偷排等環境違法行為,以更嚴更實的舉措,不折不扣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弦 通訊員 毛飛 周東照 汪昌華 魏紅波)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