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朋友圈”擴面,制度創新指數居全國前列——湖北加速打造內陸“新沿海”
“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我們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新時代湖北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指明瞭方向。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湖北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對外經貿交流合作,積極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出構建高水準對外開放“新沿海”的目標。
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2021年湖北省進出口規模突破5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十四五”對外貿易開局良好,表明湖北外貿穩中向好的基礎不斷鞏固,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果明顯。
開年來,湖北外貿在新起點上再迎新機遇。
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為湖北外貿發展注入新活力。RCEP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5國以及東盟10國,涵蓋約全球30%的人口、30%的經濟總量和30%的對外貿易。隨著RCEP自2月1日起對韓國生效,以及3月18日對馬來西亞生效,區域經貿合作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對外貿易一路快跑,對外投資合作穩步推進。3月,湖北省認定首批6家省級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帶動進出口額近3億美元,為本地企業“走出去”提供重要平臺;對外承包工程優勢凸顯,全省2021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98.1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增速居全國第一。
高品質走出去,高水準引進來。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斯泰蘭蒂斯集團中國貿易總部落戶武漢硚口,組織採購中國境內生産的汽車零部件,出口至集團旗下阿巴斯、雪鐵龍、瑪莎拉蒂等14個全球知名汽車品牌的30多個生産基地;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晶片設計領域龍頭企業黑芝麻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全球總部落戶武漢青山,在算力、功耗、演算法和車規級要求等核心能力方面,帶動湖北智慧汽車産業鏈發展。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越來越多外資企業“深入內陸探荊楚”。2021年,在鄂投資世界500強企業達324家,其中境外企業205家;全省實際使用外資124.6億美元,同比增長20.3%;外商直接投資25.0億美元,同比增長48.8%,排名重回中部第一。
新通道新平臺加速連結世界
亞洲首座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機場試飛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湖北打造“雙樞紐”、融入“雙循環”落下關鍵一筆,湖北省對外開放的“空中出海口”呼之欲出,內陸“新沿海”邁出堅實一步。
湖北加速與世界連結。武漢至日本關西集裝箱江海直達航線、武漢至東盟四國航線等一批江海直達、江海聯運品牌航線開通;中歐班列(武漢)初步形成暢通歐亞經濟循環的要素流通通道,湖北外貿出口輻射能力進一步提升。
構建高水準對外開放經濟體制,通道是重要支撐,平臺是重要載體。
賦能國家級省級開放平臺。2021年,湖北新獲批了襄陽、黃石兩個綜保區,完成襄陽綜保區省級預驗收;宜昌綜保區順利封關運營;東湖綜保區躋身全國“雙A類”。
襄陽跨境電商綜試區獲國務院批復,助推襄陽産品更好更快走出國門;武大科技園等4家湖北園區(企業)獲批新一批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獲批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中西部第一。
服務開放功能不斷完善。省商務廳聯合武漢海關起草綜保區15條措施,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從強化綜保區功能、優化産業定位與佈局、打造保稅物流分撥中心等方面促進綜保區高品質發展,助推湖北不斷提升開放水準。
26項創新制度全國推廣
以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武漢海關制定了包括全面壓減業務辦理時間、優化通關模式、聚焦結合部加強機制建設、壓緊壓實責任等4個方面的29條措施,進一步提升湖北跨境貿易便利化水準,其中“快件作業無紙化”“保稅物流觸發申報新模式”“進口貨物目的地檢查新模式”“雙隨機一公開應用平臺”“智慧核查新模式”多條舉措源於自貿區試點取得的成功經驗。
向改革要紅利,向制度創新要紅利。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充分發揮湖北自貿區開放引領作用,實施外貿主體培育行動,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打造高水準內陸“新沿海”。推進制度創新,推動經濟增長轉向人才、信息、數據、技術等創新要素驅動,形成和釋放制度開放新紅利。
據悉,湖北自貿區累計形成253項制度創新成果,助力全省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領域改革、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創新驅動發展、雙循環連結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效,制度創新指數居全國前列。其中26項制度創新成果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範圍複製推廣,數量在第三批自貿區中領先。2021年,湖北自貿區外貿進出口額1512.6億元,同比增長39.2%,以全省萬分之六點五的國土面積,貢獻全省同期進出口額的28.1%。
自貿區已成為制度創新的重要動力源,必將為湖北加速打造內陸“新沿海”提供更多動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朝霞 通訊員 沈商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