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地處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樞紐地帶,生態保護重任在肩,湖北持續優化國土空間佈局,不斷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一體修復換來山青水碧湖暢
宜都廖家湖位於城郊,原本是長江行洪區,圍湖造田、圈水養魚讓湖泊功能退化、水環境惡化。
2018年,湖北三峽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入選國家試點,以長江幹流為主脈,以黃柏河、香溪河為重點,系統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污染退化土地治理、森林植被恢復等。
借此契機,廖家湖啟動綜合治理。山上植樹種草,山腳修建截污溝,連通水系,建兩棲動物遷徙廊道。綜合治理後,廖家湖公園成了市民打卡地。
“這次治理是生態修復理念的突破。”宜昌市山水辦相關負責人説,此次修復一改過去單一治山、單一治水的傳統模式,首次將山水林田湖草生命視為共同體,進行系統性修復。
廖家湖只是系統修復的一次嘗試。整個湖北三峽試點區域,1.47萬平方公里範圍內,按“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理念,統籌長江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協治理。
3年多來,三峽地區一天天變綠變美,復綠補綠面積51961畝,水土流失防治364.99平方公里,恢復濕地3萬多畝。
如今峽江兩岸,山水相映、美景相接,出門進園、開窗見景,美不勝收。
構建綠色空間格局
從一域治理到全域修復,從長江主軸到荊楚大地,美麗畫卷正撲面而來。
地處江漢平原的仙桃,村莊一度亂搭亂建,環境惡化。被納入全域國土整治試點後,全市統一規劃,修復河道,美化庭院,昔日臟亂差一躍變成“現代田園”。
2019年,湖北啟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2020年,全省啟動試點項目46個,覆蓋311個行政村。今年新啟動49個試點項目。
削坡、噴土、種草……因長期採礦留下大批“白頭山”的武穴,修復治理讓36座礦山重披綠衣。
近3年來,湖北省大力治理長江干支流沿線10公里範圍內的廢棄裸露礦山,累計治理礦山326個,面積2340公頃。
打開今年新制定的湖北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開展荊州市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等四大生態修復專項試點,實施鄂西北大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等十大工程……“綠色”指向無處不在。
“連點成面,串珠成線,區域聯動,流域協同,湖北綠色生態修復格局正在形成。”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説。
生態價值轉換加快探索
好山好水生態價值如何“變現”?在鄂州,生態補償機制已探索近6年。
2016年,鄂州市從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入手,在全省率先開展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工作,明確將水流、森林、濕地、耕地、大氣作為生態補償的五大重點領域,構建起市域內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良性互動的多元化補償機制。
補償機制下,梁子湖區成為最大受益者。2017年至2020年,該區連續4年共獲生態補償金3.4億元。2020年,自然資源部向全國推介11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案例,鄂州市作為全省唯一案例入列。
2019年,咸寧市鹹安區被納入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試點,當地利用高橋鎮白水畈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引進社會資本,打造蘿蔔小鎮。經過幾年發展,白水畈實現一個普通村莊到蘿蔔田園綜合體的蛻變,村集體收入由過去不足5萬元增長到幾十萬元。
如今,全省生態價值産品價值實現路徑和生態補償試點逐步擴展到宜城、枝江等11個縣市區,生態價值計算方法、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正加快探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祝華 通訊員 閆百徵 李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