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史詩般展現瑰麗楚文化風情 《編鐘樂舞》復排試演贏得滿堂彩
大型歌舞劇《編鐘樂舞》劇照。(湖北省歌劇舞劇院供圖)
誕生於39年前、由湖北省演藝集團旗下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創演的大型歌舞劇《編鐘樂舞》,曾作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保留節目出訪多國,被譽為里程碑式的作品、湖北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5月22日晚,最新復排後的《編鐘樂舞》在武漢珞珈山劇院再度盛裝亮相。成功試演後,該作品將開展新一輪對外交流和巡演。
當晚試演現場,楚風濃郁的舞臺布景中,一曲激昂雄渾的古樂歌《荊楚雄風》,一下將觀眾帶回2000多年前那個群雄爭霸的時代。隨後,八音齊鳴的編鐘古樂、或剛或柔的楚舞、風格多樣的古樂歌,宛如一幕幕動感的立體音畫,構成一台奇特瑰麗、華彩紛呈的楚文化藝術盛宴。
整臺節目以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為核心,分為“千古絕響”“樂舞阡陌”“八音合鳴”“楚韻韆鞦”四個篇章,以歌、樂、舞結合的藝術形式,將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編磬、建鼓等數十種古樂器仿製品同臺演奏,不僅呈現了“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合鳴的場景,也展示了古代楚國的文化藝術、風俗民情、祭祀、農事、征戰及宮廷宴樂等情景。
楚風楚韻,讓觀眾們如醉如癡。演出最後一幕,歡快有力的樂曲中,臺上全體演員長袖翻舞,台下觀眾紛紛起立鼓掌叫好,久久不願離去。
“太震撼,太美了!整場節目是一場視聽盛宴,堪稱完美的楚文化呈現,讓我們為家鄉湖北燦爛的歷史文化而倍感自豪。”觀眾鄧女士説。
著名歌唱家蔣桂英當年曾參與組織《編鐘樂舞》最早的編創,這次她專程前來觀演後驚喜不已:“《編鐘樂舞》是老一輩藝術家的集體智慧結晶,如今又有了新的傳承和發展,我非常高興!”
據介紹,1983年至1998年,《編鐘樂舞》曾演出1000余場,廣受海內外讚譽。此後由於創作新劇目等原因,沒有再以整臺劇目的形式出現在舞臺上。繼2015年再版復排一次後,今年省歌劇舞劇院集中力量,再次啟動了《編鐘樂舞》復排工作。
復排總導演、省歌舞劇院副院長汪斌介紹,此次復排嚴格保留了“歌有楚聲、樂有楚韻、舞有楚風”的總格調,舞美製作在2015年復排的版本上進行了調整,舞臺布景更加簡潔,燈光、舞蹈的編排也進行了升級更新,使得呈現更豐富,更適合當下觀眾審美,舞美道具的大量精減,也使其更適合外出巡演。
“《編鐘樂舞》是優秀的文化名片,承載的文化價值很高,我們要盡全力把它傳承好。”省演藝集團黨委副書記舒茂揚説,今年是省歌劇舞劇院建院70週年,該院今年將重點做好復排、創排、交流、展演四個方面工作,不僅復排了《編鐘樂舞》等經典作品,多個題材、多種藝術門類的新作創排也正在進行。(湖北日報記者農新瑜、通訊員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