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中職教育實現“三方共贏”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5-27 14:11:36

  原標題:社團帶動,重視實訓,校企合作——咸寧中職教育實現“三方共贏”

咸寧中職教育實現“三方共贏”_fororder_01

通山縣職業教育中心木雕工作室裏,非遺傳承人成希指導學生作業。(受訪單位供圖)

  5月中旬,咸寧市各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職業教育活動,2.8萬多名中職學生朝氣蓬勃,通過歌舞才藝、技能大賽等展示奮發向上的風采。

  咸寧現有中職學校9所,在校生28544人,2021年畢業生6220人,通過高考、技能高考升入高等院校5376人,佔比86%;直接就業844人,佔比14%。

  決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武漢芭蕾俐娜國際藝術教育學校創始人汪義夫今年28歲,江漢大學畢業,曾獲校長全額獎學金,代表學校到日本、韓國等9個國家交流。

  他是成功逆襲的中職學生之一。2010年,他的中考成績才187分,沒考上高中,感覺抬不起頭來,想到了退學。在即將走出崇陽職業技術學校校門時,被副校長吳柏輝勸回,“不然,就與大學失之交臂。”

  “是舞蹈老師譚小龍讓我徹底改變。”他説,自己雖是“學渣”,但心中還有夢想。他跟隨譚老師從壓腿開始,每天5點起床練習舞蹈基本功。在老師們的鼓勵和幫助下,慢慢找回自信。2013年,他被江漢大學特招錄取,現在不僅成為一名老師,還創辦了培訓學校。

  崇陽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吳雨金説,學校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尊重個體。職校決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幫助他們找回自信,重拾人生希望。

  如何讓這群“不聽話”的孩子們找回自己?學校社團是重要的抓手。崇陽職業技術學校組建18個社團,赤壁職業教育學校(原蒲圻師範)有20多個社團,通山縣職業教育中心不僅組建社團,校長金漢垂還帶著學生一起運動。通過社團活動,學生找到特長和興趣,重拾信心。最近幾年,這幾所中職的許多優秀孩子考上了本科。

  讓“不聽話”的學生喜歡上課

  赤壁職業教育學校年輕的語文老師韓婷婷,曾被學生氣哭:“他們上課不專心,不聽話,有時還對著幹……”

  韓婷婷仔細觀察發現,這些學生雖然進校成績差,但他們內心都渴望被認可,都希望考所好學校。於是她在備課時,查找各種資料,將課程變得豐富有趣,並在課後抓住班上的“意見領袖”,單獨交流,不斷引導,現在大家都非常關心語文成績。

  學生湯燦説,韓老師就像知心姐姐,總能找到大家感興趣的內容。臨近畢業,韓老師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班上學生一起編織的一個手環。她説:“禮雖小,情誼深。”

  “學校推行‘三有課堂’,即有用、有趣、有效。”赤壁職業教育學校黨委書記宋世成介紹,“三有課堂”強調尊重學生主體性,一切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實現教學相長。

  讓每名學生都有一技之長

  在崇陽職業技術學校,實訓室的門總是開著。銼聲、鋸聲、車床聲響個不停,學生們按照圖紙將鐵塊、鐵條加工成各種零件。

  汽修專業老師蘇顯説,學校打開實訓室,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實驗、練習,只要學生需要,老師隨叫隨到。該校2016級學生朱玉製造的“鋼管賽車”,至今仍擺放在實訓車間。

  除了機械加工、汽修、幼兒保育等傳統優勢專業外,學校還在新建的實訓大樓裏設立了十幾個工作室,將能工巧匠請進校園,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雕匠、木匠、畫匠等工匠。

  通山職教中心將富有本地特色的木雕、通山山歌非遺傳承人請進校園;赤壁職業教育學校開設青磚茶製作工藝課和錦鯉養殖技術課,讓學生們大呼“過癮”;赤壁職業教育學校3D列印專業學生爆滿;崇陽職業技術學校新增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專業也炙手可熱。

  77家企業與中職開展校企合作

  統計顯示:咸寧中職學校與77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合作專業32個,訂單培養學生3152人。

  宋世成介紹,該校深度融入地方,服務地方“一塊屏、一塊布和一塊磚”三大百億産業。2020年與維達力實業(赤壁)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舉辦了四個“定向培養班”,每年招200人,這些學生中考後可先到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維達力學院讀高職,畢業後再到公司上班;也可以直接到公司上班,保底工資每月6000元。

  5月16日,崇陽文昌集團、中健、穩健和湖北三贏興等公司來到崇陽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就業宣講會。90名學生現場與企業簽訂合同,企業資助學生讀大學,學生畢業後再到公司上班。

  通山縣職教中心與星光玉龍、星火原、大唐融合等合作辦學,聯合建立實訓基地,開設定向培養訂單班,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共贏。

  咸寧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説,該局組織力量摸清當地企業用工需求,將部分課堂建在企業車間,通過頂崗實習,不僅緩解企業用工難,還解決了學生實習實訓問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鵬 通訊員 余茹 韓雙玉)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