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1.5億元技改資金撬動總投資921億元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6-10 11:27:31

  原標題:1.5億元技改資金撬動總投資921億元 瞄準“食大強” 湖北食品行業與“食”俱進

  京山“一袋米”,全産業鏈年産值超80億元;咸寧“一瓶水”,年産值超200億元;潛江“一隻蝦”,品牌價值251.8億元,全産業鏈産值超600億元……

  細數食品類“湖北造”,不少已在全國打響品牌,有的成功闖入海外市場。6月8日,湖北省食品行業技改示範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咸寧召開。如何通過技改提能,讓食品行業打造更多“食大強”、成為“51020”産業集群中的重要支柱?

  讓“一瓶水”更高精尖

  咸寧高新區,湖北奧瑞金包裝有限公司的制罐車間産線,每分鐘走下3000個罐身。它們即將裝入百威、元氣森林、伊利等50多個知名品牌的産品。

  據悉,技改前,奧瑞金的生産類型和規格有限。該公司投入5.5億元技改提能後,産線生産品種從4種增加到9種,年産能從10億支提升到15億支。同時,奧瑞金還投資4.92億元建設百威專線,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百威瓶罐生産地。

  在今麥郎飲品咸寧有限公司,每小時6萬瓶無菌生産線分秒不停,這是今麥郎在中國南部最大的飲品生産基地。通過持續攻關過濾、殺菌工藝,今麥郎將涼白開産品保質期延長至18個月,牢牢佔據瓶裝熟水銷量榜首。

  自2018年起,咸寧就提出打造世界級飲料基地的“一瓶水”工程,力爭到2025年飲料産量突破100億罐,食品飲料産業産值突破1000億元。在紅牛、奧瑞金、今麥郎、元氣森林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下,去年咸寧規上食品飲料企業達100家,完成産值203.78億元。

  咸寧市市長楊軍介紹,通過出臺“技改11條”,咸寧形成4億元的“資金池”,僅2021年就為28家食品飲料企業發放技改補貼8000余萬元,實現了全市規上食品飲料企業技改升級全覆蓋。目前,全國飲料産品中有近300個在咸寧生産,世界飲料生産基地初具雛形。

  湖北食品工業躍居中部第一

  省經信廳廳長劉海軍介紹,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主線,全省食品産業規模穩步壯大。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含煙草)企業2286家,營收6229.1億元,同比增長10%,躍居全國第五位、中部第一位。安琪酵母、勁牌保健酒、潛江小龍蝦等名優産品均為細分領域的全國冠軍。

  緊盯創新,與“食”俱進。全省超80%的食品龍頭骨幹企業建有研發中心,並積極實施技改提能行動。

  黃鶴樓酒業通過導入智慧製造駕駛艙信息平臺,實現了生産經營全過程標準化、可視化、數字化管控,釀酒效率提升30%,碼垛效率提升20%,能耗下降20%。

  元氣森林咸寧工廠引入了國際先進標準的無菌碳酸生産線,飲料生産無需添加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化學防腐劑,逐步向“0化學防腐劑”等目標發展。

  據統計,去年以來,省級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支持食品行業重點技改項目65個,支持資金1.5億元,帶動全省實施項目607個,撬動總投資921億元。

  培育更多湖北“食大強”

  成績喜人的同時,差距也不可小覷。當前,食品産業正處於科技含量和價值含量雙提升的關鍵節點,湖北食品行業還存在技術裝備水準整體偏低,産品附加值總體不高,頭部企業少、品牌支撐力不足等問題。

  劉海軍介紹,湖北將在創品牌、重創新、提品質、促轉型、拓市場等方面下功夫,促進全省食品産業提質增效。

  圍繞食品全産業鏈發展,湖北將大力培育全國知名、競爭力強、信譽度高的荊楚品牌,形成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以品牌效應帶動企業發展。

  支持食品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全省將在重點食品品種開發、工藝製造、品質建設、保鮮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佔領行業制高點。同時,湖北將充分發揮專項資金和“技改13條”政策的引導撬動作用,推動食品産業向創新、綠色、智慧方向轉型。

  以“抓龍頭、補鏈條、延産業、育集群”為目標,湖北將培育一批引領食品全産業鏈發展的“鏈主”企業,推動武漢、襄陽、荊州等地糧食加工産業加快發展,支持荊州、荊門等地打造雙低菜籽油精深加工基地,實現品質和規模同步提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弦 通訊員 徐偉)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