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鄉工程”遇見“鄉村公司”——隨州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6-17 09:38:22

當“三鄉工程”遇見“鄉村公司”——隨州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徑_fororder_01

作為廣水市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示範點,“中華山盟,月光海誓”月光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正在加速建設中。圖為端午假期,遊客在明月灣度假村遊玩。(通訊員 余曉軍 攝)

  讓人民幸福生活,是“國之大者”。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路上,如何激發農民參與熱情,共同締造幸福的鄉村生活?

  去年以來,隨州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為重要抓手,積極深化農業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把現代企業制度引入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步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將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貫穿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全過程,促進城鄉要素流動,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鄉村辦公司,盼人才、盼資金;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盼好的平臺、好的機制。

  當“三鄉工程”遇見“鄉村公司”,會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改革“關鍵一招”如何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隨縣、廣水市、曾都區多個鄉村探訪,發現隨州正奮力蹚出一條集體增收、農民增富、鄉村增色的新路子。

  廣水多地成立“合作公司”

  能人返鄉,催生山鄉巨變

  今年35歲的黃勇,曾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擔任銷售總監。2020年8月,黃勇辭職返鄉創業,成立廣水農鮮在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去年10月,樓子灣村成立村級合作公司,黃勇被推選為總經理。

  依託廣水農鮮在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樓子灣村與郝店鎮、余店鎮等地公司合作,經營農副産品,收益22萬元。

  樓子灣村並非個例。

  在下鄉市民、回鄉能人、興鄉企業帶動下,廣水鄉村形成了多村聯合、跨鎮聯建、市鎮村三級聯合等公司合作模式,涌現出了一批鄉村合作公司,解決了土地撂荒、“三資”閒置、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等問題。

  鄉村合作公司如何讓村民受益?

  廣水市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鄉村合作公司為“三鄉工程”在農村落地提供了平臺和機制,有利於形成城市市場主體與農村農民産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將農産品溢價空間抓在農民自己手中,通過合作公司的工業化生産加工、市場化行銷手段獲得更多收益,把農産品附加值直接分配到農民手中,讓農民在産業鏈條中分享更多産業增值收益,在利益聯結機制中分享更多産權價值成果。

  跨鎮聯建,荒地裏刨金

  6月11日,廣水街道鐵板橋社區,插秧機一路轟鳴旋轉,成排的秧苗瞬間被植入水田。

  提供農機服務的,是駝子村鑫農共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今年3月,該公司與廣水街道嘉實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育秧工廠,大規模培育秧苗。

  返鄉能人、公司董事長黃艷峰介紹,公司先後與武勝關鎮姚廟村、楊寨鎮貓山村、十里街道雙塘村等地合作,僅提供插秧服務一項,年收入16萬餘元。

  跨鎮聯建,整合資源。蔡河鎮觀音堂村瓜蔞種植遠近聞名,在返鄉能人、觀音堂村民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昭的推動下,産品遠銷安徽,近售本地輕工超市、良品舖子,供不應求。太平鎮檀樹村有為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先後2次前來學習考察。

  今年4月,兩家公司簽訂合同,民讚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每斤25元保底價收購對方的瓜蔞籽。

  多村聯合,組團闖市場

  6月14日,廣水市長嶺鎮土灘埔村特色農業示範片區,剛收完的土豆地插滿了秧苗。

  “今年土豆收成不錯,純收益4萬多元。”土灘埔村鑫灘旺埔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永清喜上眉梢,公司準備再擴張300畝土地種植土豆。

  土灘埔村“六分土,四分沙”,適宜土豆、水稻、蘿蔔輪作,周邊上萬名村民參與蔬菜種植。

  過去村民各自為戰,銷售渠道窄,收入不穩定。為化解難題,長嶺鎮以土灘埔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建設村、紅寨村、菜畈村成立聯合黨委,指導府畔田農産品有限公司運營。

  “強村帶弱村,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發展。”長嶺鎮黨委書記陳家春介紹,該鎮已成立2個聯合黨委,指導鎮內2大特色産業片區的村級公司運營。

  聯合黨委書記由長嶺鎮黨委任命,實行陣地聯用、辦公聯署、要事聯商、實事聯辦,資源共享聯用,全面發展區域內特色産業。

  三級聯合,協力促振興

  漿砌護坡、修遊步道、建人工濕地……6月13日,廣水市李店鎮飛躍村李店河施工現場熱火朝天。

  今年1月,李店鎮新越惠民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新峰惠群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與廣水市綠色生態産業有限公司合作,註冊成立聯峰聚躍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發李店河。

  “承接項目工程,我們有經驗。”新越惠民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亞平説,公司下設勞務輸出部、電子商務部、旅遊開發部等部門,承接過不少建設項目。

  李亞平介紹,水寨灣魚塘為飛躍村3個村民小組所有。以前魚塘孤立,村集體每年給村民小組1000元流轉費。如今修整打通後,公司將流轉費提高到4500元。

  “公司向湖中放養了8000尾鰱魚、草魚,去年年貨節打撈售賣,公司盈利11余萬元。”李亞平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通訊員彭曉華 程淇)

  隨縣澴潭鎮成立“種田公司”

  企業興鄉,田野萌動新活力

  “種了一輩子田,從來沒有這樣輕鬆過。”隨縣澴潭鎮九里崗村68歲農民阮宏升很愜意:“人沒下地,腳不沾泥,手印一按,田就種好了。”

  旋耕機手王立勇也有同感:“雖然耕地費用降低了,但是作業效率提高了,一年還能多掙萬把塊錢。”

  今年,澴潭鎮成立隨縣農韻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耕地、播種、管理、收割、烘乾,企業服務一包到底。

  僅僅一個春天,公司新建育秧基地14個,新生秧苗插遍5.4萬畝農田,廣袤田野生機勃勃。

  “北斗”助力,網約農機手在線搶單

  走進隨縣農韻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運營區,一塊北斗導航系統顯示屏映入眼簾。螢幕上,實時顯示多地農機作業場景。

  “我們420台農業機械,266名農機手,全部進入調度系統,實現在線監管。”公司總經理何向陽介紹,公司管理借鑒網約車模式,客戶下單、平臺派單,農機手搶單。農機手幹得怎麼樣,由僱主打分評價。公司根據僱主的評價,對網約農機手進行星級管理。

  為保證僱主滿意度,農韻公司分8個片區指定負責人,建立“負責人+村集體+農戶”監督體系,監督過程“家家走到,見人見物”,督導施工人員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旋耕機手王立勇加入公司後,參加培訓、持證上崗,還享受意外傷害保險,工作效率明顯提高,“以前忙活一年,頂多旋耕500畝,統籌後年耕1500畝。雖然旋耕費每畝降了20元,機手收入卻從兩萬元增至3萬元。”

  規模種植,農戶畝均增收200元

  敢種5.4萬畝農田,農韻公司底氣何來?

  公司總經理何向陽介紹,對全鎮農業資源、人才、技術、資金進行大整合,形成農耕“一盤棋”,遠程調度“一張圖”,機械作業“一條龍”,著重解決農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划算”的生産難題,建立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有效途徑。

  公司成立後,新建集中運營區,涵蓋辦公、農資供應、農機展示檢修、指揮調度等多項功能;在全鎮8個片區分設農資供應站,在23個村設置農資供應點。

  規模種植降本增效,整合的力量顯而易見。

  公司會計肖秋娟算了一筆賬:全程託管服務,服務費畝均630元,如有重大自然災害,還有保險托底。農戶全程託管種植水稻,畝均增收200元以上;全程託管種植小麥,畝均增收130元以上。

  澴潭鎮擁有農田15.62萬畝,把全鎮農田種滿、種足、種好,年增收空間3000多萬元。

  共建共享,3000多農戶託管土地

  一家“種田公司”,攪動全鎮農耕一池春水。

  公司採用“1+32+N”的運營模式,業務輻射全鎮32個村,吸納百餘名農機手、農業技術人員參與生産服務。

  多方參與,如何保障共同受益?

  澴潭鎮黨委委員張桄淪介紹,農韻公司背後,有多家部門鼎力相助。該鎮著眼農業現代化,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配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明確服務範圍、收費標準、品質標準,確保公司、村集體、操作員、農戶利益均衡。

  目前,澴潭農民把農耕作業交給農韻公司,紛紛簽下託管協議,公司收到協議3852份,分全託管、半託管、季節託管三類。

  “眼前只是開了個頭。” 何向陽説,公司規劃三步走,今年耕作面積突破5萬畝,三年內達10萬畝,“十四五”期間形成現代化農業耕作體系,開展鎮外合作業務。

  隨縣縣委書記陳良介紹,在澴潭鎮、洪山鎮的示範帶動下,隨縣正全覆蓋推進清理閒置資産、清理問題合同、清理債權債務,建鄉村合作公司、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人居環境行動“三清兩建一提升”工作,充分利用市場手段,提供農業生産各環節社會化服務,破解公益性機構服務難、農民種地增收難、農業規模經營難、農村土地撂荒嚴重等問題,在廣袤田野加快農業現代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通訊員 蘇俊 江開軍)

  曾都洛陽鎮成立“旅遊公司”

  市民下鄉,讓新潮闖入鄉野

  “我無數次幻想的理想世界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洛陽撞了個滿懷。”

  這是“90後”隨州姑娘石莉,在今年小滿時節,宣佈成為洛陽鎮鄉村振興新村民時,由衷的一句感慨。

  城裡長大的她,喜歡旅遊、擅長烹飪,在隨州城區打造了一家名叫“喜久”的網紅餐廳。在村裏,她有了新身份:九口堰村百美驛站·小久料理店主理人,也是村民們喜歡的“小久姑娘”。

  伴著清風明月,採擷田間地頭,她把鄉野味道融入美食藝術。擋不住舌尖味蕾的召喚,一撥撥食客奔赴鄉村。

  抱團聚力發展集體經濟

  同石莉一起成為洛陽新村民的,還有多名都市文藝青年。他們來自建築、攝影、戶外運動等領域,均小有名氣。

  從市民到村民,他們看中了什麼?

  “我們鎮是隨州文旅特色小老虎鎮,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讓他們對發展充滿信心。”洛陽鎮委書記李婉鶯介紹,2021年11月,在隨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曾都區人民政府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曾都區洛陽鎮九口堰村共同推進實施“百美村宿”項目。

  該項目是曾都區首個高端民宿項目,位於九口堰村,佔地約2000平方米,項目包括26間精品民宿和1處遊客接待中心、1座咖啡廳。5月27日上午,該項目正式開工。為了支持項目的運營,洛陽鎮發起成立“旅遊公司”,股東由曾都區鄉村振興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隨州市洛陽鄉村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九口堰村合作社、民宿運營商四方組成。

  其中,隨州市洛陽鄉村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由曾都區鄉投公司、18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合資成立。曾都區鄉投公司注資200萬元,佔股10%,洛陽鎮18個村注入資金或資産100萬元,佔股90%(每個村佔股5%),公司在項目中獲得的收益分紅,將按佔股比例再次分配或投入新的鄉村振興發展項目。

  “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發展。”曾都區委副書記、區長何勝表示,“區、鎮、村+企業”共同運營項目的模式,有助於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龍頭帶動迎來投資熱潮

  5月21日, 一場“村兒裏的音樂會”,吸引4000多萬網友喝彩。

  這場音樂會的舉辦地,就是洛陽鎮張畈村汽車營地露營空間。

  露營空間日常打理人,也是下鄉市民、“90後”小夥劉瑋民。

  走進露營地,青山綠水撲面而來。藍天白雲下,一朵朵帳篷“綻放”綠色草坪。遊客們三三兩兩,或縱情花海,或落座帳篷,或漫步草坪……沉浸在美好的鄉村生活裏。

  “露營地試運營,就有很多年輕人、單位團建提前預約。”劉瑋民説,營地都是聘請當地村民務工。村民們特別珍惜家門口的美景,看到垃圾會主動撿,有人求助也會熱情幫忙。

  張畈村桂花農莊老闆何付詩平日幫營地照看場地,順便經營農家樂。他感慨,來村裏旅遊的人明顯多了,以後家門口的旅遊生意可以從銀杏葉黃那一個月,延長到全年了。

  目前,洛陽鎮全域旅遊項目進入快速兌現期。隨著百美村宿的落地、大樂之野、裸心項目的推進、“千年銀杏、隨宿洛陽”品牌的樹立,洛陽的民宿投資熱已初見端倪。

  “通過頭部企業引領,洛陽鎮將全力打造隨州乃至湖北省特色民宿産業集群、示範高地。”李婉鶯説,通過市民下鄉、文旅帶動,讓村民愛上“家門口的事業”,共同締造幸福美好的鄉村生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通訊員 余運來 徐靜)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