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長江遊輪,飽覽一江兩岸夜景。(三峽旅遊集團供圖)
宜昌奧體中心露營地的戶外美食。(受訪對象供圖)
樂隊駐唱,引爆全場。(採訪對象供圖)
閱讀提要
夜經濟,是城市經濟生活的重要形態,是衡量城市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
5月,我省印發《關於加快消費恢復提振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點亮”夜間消費,打造100家夜間消費集聚示範區,爭創10家左右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鼓勵夜間延時經營,對經相關管理主體同意利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開展夜間消費活動的,免收場租費、攤位費、垃圾處理費。同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創新消費業態和模式,拓展新型消費。
在宜昌,夜間經濟異彩紛呈。一個個“夜商圈”“夜街區”“夜營地”,成為促進消費、釋放消費活力的新引擎。
黃金水道,十里濱江夜無眠
晚上7點,夜幕輕垂,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有序登上長江三峽遊輪,從位於九碼頭的三峽遊客中心起航,順江而下,穿越宜萬鐵路大橋後折返,開啟夜遊長江之旅。
在接下來近兩個小時的行程中,遊客們將經過天然塔、鎮江閣、葛洲壩等宜昌標誌性景點,並坐船通過葛洲壩船閘。
江面,長江遊船溯流而上,遊客飽覽城市霓虹,感受水漲船高、大船過閘的雄偉壯觀。
岸上,音樂節、美食節、焰火晚會次第上演,人們走街串巷,品食人間煙火。
從伍家崗九碼頭到西壩不夜島,十里濱江長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人間煙火,兩岸繁華
入夜,宜昌的大小商圈、夜市流光溢彩,不少遊客和市民在這裡品味時尚、樂享美食。
在鐵路壩小吃街,一排排充滿煙火氣的檔位前,遊客摩肩接踵。年輕情侶手捧各式美食,邊吃邊逛琳琅滿目的百貨服飾攤點。
解放路的酒吧內,氣氛熱烈起來,駐場歌手打開啤酒,和台下歡呼雀躍的觀眾舉杯共飲。
在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場草坪上,一場國風音樂會正在舉行。線下觀眾,有的舉起手機記錄下精彩的瞬間,有的席地而坐跟隨著節奏歡呼。線上直播間裏,涌進數千名網友。“夜宜昌真熱鬧!好想到現場看看。”網友不斷跟評。
宜昌人馮凱是一名平面設計師,曾在重慶工作10多年。“真沒想到,宜昌的夜生活可以這麼潮。”他去看了西壩草地音樂節,深感震撼,忍不住拍下現場視頻,發給重慶的朋友“炫耀”。
今年2月,宜昌舉行的元宵焰火晚會引爆網絡。三峽大學旅遊規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闞如良教授做了一次“市場調查”:晚會開始前,宜昌步行街附近的餐館處於排隊候餐狀態。附近的麵館,在18時許都售罄打烊。臨江酒店客房一房難求。
平日的夜宜昌,依舊魅力四射。在濱江公園欣賞磨基山、至喜大橋的燈光秀;到西壩不夜島品嘗當地美食;在奧體中心、體育館打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在雲集路、解放路的酒吧裏,與朋友舉杯共飲……“無論在外地生活多久,都想念宜昌的煙火氣。”回到宜昌時,山西大學教授梅劍華感慨。
踏江夜遊,“兩壩一峽”
扮靚1.9公里山體,3公里光影投射,三江至喜光影綽約、《夷陵九歌》耀動峽江……如今,乘坐長江遊船夜遊宜昌,遊客將沉浸在“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景裏。
去年9月,宜昌“長江夜遊”項目首創全球大型“行浸式同步投影”夜遊産品,全新升級2萬套投光燈、3萬個點光源,通過控制系統動畫編排,動態渲染水墨山水空間意境,實現“船在江中走,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情境。
宜昌地處“兩壩一峽”(三峽大壩、葛洲壩、西陵峽)的核心區域,自然山水資源獨一無二。2010年4月28日,宜昌首次推出“兩壩一峽”旅遊項目,靠一艘船299個客位,當年遊客數量就超過2萬人次。此後,遊客人數接連攀升,在2012年3月30日突破10萬人次,並維持高位運行。
面對日益火爆的旅遊市場,2015年底,宜昌市政府開始醞釀“長江夜遊”項目。三峽旅遊長江遊輪公司總經理徐麗娜回憶,當時,宜昌長江兩岸燈光等硬體設施,與國內多個濱江城市存在較大差距,許多同業對該旅遊産品並不看好。“市場機遇稍縱即逝,必須上!”宜昌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語氣篤定。為吸引遊客登船,船上開發駐唱樂隊、魔術小丑表演等項目,提供多元化服務,拉長遊客在船時間,帶動消費。
隨著遊船過閘葛洲壩産品推出,宜昌長江遊船一票難求。2019年,遊客人數達到頂峰,突破20萬人次。徐麗娜介紹,長江夜遊項目推出後,遊客駐留宜昌的平均時間增加1.2倍。雖受疫情影響,遊客人數有所回落,長江夜遊遊船仍每天開行,穿梭在“兩壩一峽”的美景間。
據了解,《宜昌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將夜遊擺在重要位置,將加快點亮“一江兩岸”和“兩壩一峽”夜景,開發運營宜昌長江夜遊、兩壩一峽夜遊、黃柏河休閒夜遊、清江風情夜遊等遊輪夜遊産品,創意開發“夜景”“夜秀”“夜演”“夜逛”“夜宴”“夜娛”“夜展”等系列産品,爭創國家級(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曹夢雯 章巧慧)
去陶珠路!感受老街風情
宜昌西陵區陶珠路,是有名的餐飲美食一條街。這條長約300米的柏油馬路兩旁,扎堆300余家大小餐飲店。
每天17時至次日淩晨3時,各色招牌亮起,酒館、大排檔、小吃店開門迎客,本地居民、外地遊客來往穿梭,街巷裏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
百年老街煥新生
老宜昌風情哪有?哪能品嘗當地特色美食?“走,去陶珠路!”一位計程車司機推薦。
西陵區商務局副局長許雅青介紹,上世紀70年代,陶珠路就因商販雲集聞名,因“富比陶朱”典故,取名陶朱路,後逐漸演變為“陶珠路”。上世紀80年代,陶珠路服裝市場吸引大批商戶擺攤,白天賣布賣衣服,晚上出攤賣夜宵,夜市逐漸紅火。這裡還曾是鄂西最大的海鮮農貿市場。
2008年,解放路步行街重建開街,陶珠路變身現代城市特色街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目前,整個街區佔地117畝,總建築面積約40.3萬平方米,已形成服飾專賣店、美容美發店、酒吧、KTV等“吃喝玩樂購”一條龍的特色商業街區。
“吃完飯,去江灘公園逛逛,十分愜意。”在附近工作的張先生説,在陶珠路聚餐是同事們的共同選擇。
新招牌與“老味道”
“早就聽説,肥魚是宜昌的特色菜。”武漢遊客王先生一下車,就走進小雨天和平土菜館,準備大飽口福。
小雨天老闆李艷麗介紹,1997年起,她就開了這家肥魚店。除老顧客外,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既有“老味道”,也有餐飲新軍。
19時30分許,新陶珠酒場大排檔外,已有排隊的食客。小龍蝦、燒烤、小黃魚……餐桌上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今年五一開業以來,每天都在排隊。”老闆曹代春説,店內可容納40多桌約180人,常常座無虛席。
曹代春介紹,從店外招牌到店內裝潢的每個細節,他都用心打造,“餐桌是木雕式老桌子,從秭歸、興山淘來的。”走進店內,裝修大排檔式極簡風格,羅馬柱水洗石、小木漁船、繩索等元素隨處可見,散發著濃濃的宜昌老碼頭味道。每天從18時到次日淩晨3時,店內還有駐唱歌手錶演,吸引眾多年輕人。
留住城市“煙火氣”
陶珠路是宜昌人心中的老街,也是宜昌對外的窗口,既要保留“煙火氣”,管理和服務也要上臺階。
街區項目負責人徐兵説,在餐飲區,保潔人員每天清潔5次,上、下午各兩次,再加夜間保潔值守;上午高壓水沖洗,消除街道油漬,保證街面不見垃圾。
2015年以來,街區項目管理部斥資逾3000萬元,對街道內外實施改造升級,包括幕墻、人行道、給排水、油煙凈化、店招雨棚等設施,美化亮化街區。
人群中,走來夜市巡查員。徐兵介紹,每晚,6名巡查員來回巡邏,維持秩序,全天16人輪流值班。當地派出所還在步行街設置“步行街密防快反警務站”,方便及時出警處置突發情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淩雲 通訊員 顏志強)
鹿苑村裏開夜場
仲夏夜,遠安縣舊縣鎮鹿苑村,微風不躁,蛙聲四起。
村裏戶外生態燒烤基地和兒童樂園、河畔畫舫、水上樂園等處,遊客穿梭。“真沒想到,村裏也有豐富多彩的夜生活。”枝江遊客王輝點讚。
鹿苑村是“網紅”旅遊名村。高峰時,該村日接待遊客3000人次,每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去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超30萬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8萬元。
以往,該村旅遊設施和場地只在白天開放。今年上半年,該村增加遊樂設施夜場開放時段,遊客可在燒烤基地自助燒烤、暢飲酒水,在鄉村廣場酣暢淋漓地唱歌跳舞、嬉戲遊樂,還可在鹿溪河生態樂園休閒漫步,乘坐小船、過山車、小火車、觀賞水幕電影等。
該村是“遠安黃茶”核心産區。夜間,該村組織開展“黃茶品鑒會”“品味黃茶”等夜場主題活動,增設現場茶葉品嘗、銷售點,帶動農戶增收。
據統計,5月下旬以來,鹿苑村已吸引遊客2萬餘人次,帶動農戶增收近百萬元。(湖北日報記者雷巍巍、通訊員李雙駿、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