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18條定期貨運航線越洋跨洲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7-14 09:18:13

  原標題:上半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同比增幅近30% 武漢18條定期貨運航線越洋跨洲

  實施高品質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經濟便捷、智慧綠色、融合聯動的現代物流體系。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統籌物流樞紐與倉儲建設,加大大型倉儲、冷鏈物流設施、社區物流配送站等儲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構建“通道+樞紐+網絡”一體化物流體系。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摘要

  武漢市民楊溪喜歡吃榴蓮。今年以來,他在多家超市購物時發現,泰國進口的榴蓮品種越來越豐富。

  “過去只能買到金枕,現在托曼尼、幹堯都很常見,對榴蓮愛好者來説是個好消息。”

  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伴隨著航線、航點的恢復、新增,以及航班頻次不斷加密,武漢天河機場國際和地區貨運持續繁榮,進口水果、水産品以及生産物資等從四面八方匯聚武漢,防疫物資、藥品、跨境電商商品則從武漢發往五湖四海。

  2017年12月,武漢首開至芝加哥全貨機航線,打開美國進口車厘子直飛武漢的空中通道。作為拉動疫後重振的重要引擎,航空貨運在過去2年多時間裏持續發力。2021年,天河機場貨郵吞吐量創歷史新高,在全國千萬級機場中增幅位居第一。

  “過去只運車厘子,如今四季有水果。”湖北機場集團航空物流公司副總經理李偉介紹。依託不斷拓展的航線網絡,去年以來,該公司與客戶企業攜手開拓海外市場:泰國榴蓮、印尼山竹、墨西哥牛油果、智利車厘子等武漢市民喜歡的進口水果打著飛的“蜂擁而來”。

  武漢零壹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長期從事水果進口和分銷,公司負責人李智軼説,過去主要在沿海口岸開展業務,近期將進口重心轉回武漢。他認為,憑藉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進口水果從武漢向國內各地分銷的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接下來將全力拓展在漢業務。”

  除進口水果外,來自東南亞的鱔魚和螃蟹也成為武漢市民的桌上佳肴。得益於便捷的空中通道,這些鮮活水産品在幾個小時內就可從産地直達武漢白沙洲農貿大市場。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天河機場進口水果、水産品等口岸貨物近3400噸,是去年同期的近7倍。

  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建強通道是基礎。

  一條條越洋跨洲的貨運航線,是為穩定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作出武漢貢獻的重要抓手。目前,天河機場擁有國際及地區定期貨運航線18條,通航點19個,遠超2019年水準。

  “我們不僅要多建通道,還要建成樞紐,既要讓貨物落地武漢,更要讓産業落戶武漢。”李偉説。

  天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B型)及配套項目于去年9月開工建設,是湖北首家依託航空口岸建設的保稅物流中心。

  李偉説,項目建成後,將有力推動機場物流和臨空經濟發展,打造集保稅物流、口岸物流和非保物流於一體的空港物流産業生態,聚集一批醫藥、跨境電商、冷鏈、製造業等龍頭企業,預計每年可為天河機場帶來8萬噸航空貨運量。

  今年上半年,天河機場航空物流完成貨郵吞吐量15.9萬噸,同比增長5.7%。其中國際及地區累計完成貨量8.4萬噸,同比增長近30%。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天河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首次超過國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張蒙 肖勤)

  專家點評

  高品質航空貨運樞紐激發産業“磁吸”效應

  武漢是湖北唯一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五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武漢建強“通道+樞紐+網絡”一體化物流體系,是支撐全省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的必要條件,其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助力湖北加快建成高品質供應鏈物流體系。武漢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打造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高品質發展中歐班列、穩固全國公路貨運樞紐地位,打造內外聯通的物流網絡,有助於湖北製造的各類産品高效、經濟地走出去,更好融入全國、全球的製造和商貿供應鏈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産業集群。

  二是創造發展動能、帶動産業轉型升級。依託大樞紐、培育大産業,將成為湖北經濟産業發展的重要路徑。以航空貨運樞紐為例,高品質航空貨運樞紐將激發産業“磁吸”效應,拉動高端製造業、高端商貿業向機場集聚佈局,進而帶動上下游産業向湖北集聚,形成新的産業集群,將湖北産業發展水準帶上新的臺階。

  ——武漢現代物流研究院物流所所長 王遙飛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