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鄂湘贛“組合港”通關新模式落地 湖南貨物經陽邏港出口時間節省一半
7月23日,在武漢新港海關監管下,來自湖南的14噸竹筷搭乘“華航漢亞1號”直航船舶從武漢陽邏港起航,運往日本大阪。該批貨物此前在岳陽海關辦結通關手續後,從岳陽城陵磯港啟運,到陽邏港換乘出境。這是湖北首次以“組合港”模式運輸湖南企業的出口貨物,標誌著鄂湘贛“組合港”通關新模式成功落地,有助於加快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今年5月,鄂湘贛三地海關共同簽署協同工作機制框架協議,以“三關如一關”為目標,推出了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組合港”等14個聯動發展舉措,意在推動實現武漢陽邏港、岳陽城陵磯港、九江港“三港聯動、抱團發展”,進一步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
據了解,以往湖南水運出口的産品多從城陵磯港轉關,或由陸路運至上海等地裝船出海,需要在兩地辦理通關手續。而採用“組合港”模式,鄂湘兩地海關實行數據共享、監管互認,企業可在湖南一次辦結全部通關手續,通過武漢陽邏港“出海”,簡化了通關流程,出口時間節省一半。
作為江海直航航線經營人,武漢新港大通國際航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慧琴表示,自陽邏港開展直航業務以來,出口貨源主要來自湖北省內的企業。現在有了“組合港”新模式,能夠推動直航業務更好地輻射到周邊省份,帶動湘贛兩地貨物匯聚到陽邏港出口,對武漢至日韓直航航線做大做強具有重要意義。(湖北日報記者張愛虎、通訊員姜園、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