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林草生態綜合監測管理系統統計,截至8月8日,湖北省1289個森林、草原、濕地樣地的野外調查工作已全部完成,2022年林草濕樣地調查完成率為100%,進度居全國第一位。
林草濕調查監測是林業的一項重大基礎性工作。通過調查監測,掌握其現狀及變化情況,科學評價其品質和生態狀況,為國家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監督管理以及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等提供基礎數據支撐,也為林長制考核、資源合理規劃利用及領導幹部離任審計提供決策依據。
全省每32平方公里
布設一個樣地
樣地調查,頗具技術含量。
8月8日,崇陽縣金塘鎮葵山村,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監測室副主任、工程師楊安帶領團隊,頭頂炎炎烈日,走過崎嶇山路,來到9518號森林樣地,緊張有序地開展樣地野外調查。
工作人員運用RTK定位技術確定樣地4個頂點,然後劃定四週直線。“一個森林樣地呈菱形,面積1畝。”楊安介紹,每個森林樣地調查內容包括72個樣地因子,比如地貌、海拔、坡向、土壤質地、灌木覆蓋度、樹種結構等。
“以前,林業人扛著羅盤儀、三腳架上山,現在升級為外業平板電腦、便攜無人機和RTK定位儀,效率提高了,數據更加精準了,也便於記錄、查看、審核數據。”楊安説。
野外調查數據通過平板電腦實時傳回管理平臺。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信息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陳強主要負責數據審查,他接收到數據後,帶領內業審查組逐一核對、分析,檢查調查信息,確保信息填寫規範、合理和準確。
陳強介紹,全省每32平方公里機械布設一個樣地,每個樣地面積1畝,必須確保各項數據準確無誤。
76個工作組
分赴全省調查1289個樣地
在全國統一部署下,湖北省於今年6月啟動森林、草原、濕地樣地野外調查工作。全省共有1289個樣地,其中森林樣地668個、草地樣地332個、濕地樣地289個。
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組成專班,多次召開協調會議,反復溝通工作方案,調試調查軟體,開展聯合審查等,高標準推進林草濕調查監測工作。
全省抽調290名工作人員組成76個工作組,參加本次調查監測工作,選派20余名骨幹技術人員奔赴全省各地,進行前期指導、首件必檢、中期檢查以及數據驗收,嚴格把握調查進度、強化品質管控、保障人員及數據安全。
外業調查期間,省林業局主要負責人赴樣地調查現場調研、督導。國家林草局中南調查規劃院副院長楊寧冒著高溫,赴襄陽、咸寧查看樣地調查情況。
據介紹,湖北省計劃于10月底前完成林草濕調查監測數據匯總和省級成果上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訓前 通訊員 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