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漢工程——45天從長江引水10個東湖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8-22 11:27:35

  江漢平原是湖北省魚米之鄉,江漢平原的秋糧豐收關係著全省糧食豐收的大局。

  引江濟漢工程在與旱魔的鬥爭中,大顯神威!

  出梅以來至8月20日,工程已累計從長江引水12.22億立方米,向漢江補水10.72億立方米,向長湖、東荊河、荊州古城護城河等補水1.5億立方米;相當於10個東湖。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奔赴工程沿線的荊州、荊門、潛江等地,進行實地探訪。

  閘門全開!引長江水支援漢江

  8月20日,荊州市荊州區李埠鎮龍洲垸,奔騰的長江水從這裡分流進渠道。

  站在引江濟漢工程進口節制閘附近,省引江濟漢工程管理局副局長華永稱,五孔閘門全部提出水面,能調盡調。

  長江水流過67公里的人工渠道後將在潛江市高石碑鎮出口匯入漢江。

  湖北省出梅後,天氣持續晴熱,在省水利廳的調度下,引江濟漢工程加大流量,為漢江下游“解渴”——7月13日,引水流量增至353立方米每秒,達到設計流量。

  8月8日,按省水利廳調度,工程繼續加大流量,“410立方米每秒,這是工程通水以來最大的運行流量。”

  華永説,“通過2018年工程最大流量500立方米每秒試驗的考驗,我們制定了保障工程安全運行的各項措施,所以這次超設計流量運行是有把握的。”

  8月16日12時,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調度三峽水庫加大向長江中下游補水,下游水位抬高、流量增大。

  “正密切關注水情,搶抓引水機會。”省引江濟漢工程管理局荊州分局閘站管理所所長郭志元介紹,現在三峽水庫加大下泄量,我們及時根據水位變化調整閘門,保證工程運行安全並盡最大可能向漢江引水。

  加大流量!1個月給長湖補了一個東湖

  8月19日下午,根據省水利廳調度,引江濟漢工程拾橋河下游泄洪閘開啟兩孔閘門,長江水以16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涌向長湖。

  “現在是工程運行以來向長湖補水的最大流量,我們加密巡查力度。”拾橋河管理所副所長黃江波正在巡查工程運行情況。

  長湖位於荊州、荊門、潛江三市交界處,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保障著沿線400多萬畝耕地的灌溉水源和東荊河沿線80萬人生活供水。

  晴熱高溫持續,沿線生活、灌溉需水量大,根據調度,引江濟漢工程不斷加大向長湖補水的流量——7月19日,以2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往長湖補水,8月12日,流量開至110立方米每秒。

  “在保證工程安全情況下,讓長湖這個‘盆’多蓄點水。”省水利廳南水北調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丹江口水庫近日加大下泄量,趁著漢江來水加大,8月19日減少向漢江的補水量,儘量多補長湖。

  截至8月20日,工程給長湖補水1.26億立方米,約注入一個東湖的水量。

  晝夜巡查,保護好每一滴水

  經過8個多小時奔襲,長江水順著百里長渠抵達潛江市高石碑鎮,這裡是引江濟漢工程出口。

  8月20日,出口閘8孔閘門全部提出水面,一渠長江水在這裡和漢江交匯。

  “自古漢江水入長江,通過工程,長江水由此匯入漢江。”省引江濟漢工程管理局潛江分局局長吳奎説,確保補水暢通,及時對境內的興隆河、永長渠河道及倒虹吸進行清淤除障。

  入伏以來,漢江中下游旱情日益嚴峻,周邊區域農用灌溉用水告急,引江濟漢工程出口段的長市村、天河村等灌溉用水幾乎都來自於引江濟漢出水口下游的漢江。

  “如果不是引江濟漢調來水,我們的稻穀、高粱、黃豆都要幹死了。”潛江市高石碑鎮長市村七組組長杜吉元告訴記者。

  不僅保灌溉,還全力保供水。8月12日洪湖市黃家口鎮、萬全鎮兩座農村水廠出現供水短缺,水廠水源源自東荊河。長江水注入長湖後補進東荊河,一舉解決東荊河沿岸生活用水困難。

  “樹立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立足抗大旱、抗久旱。”省引江濟漢工程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旗表示,將嚴格落實抗旱責任,密切關注水情,全力引水補水抗旱,保證工程安全運行,保證供水安全、灌溉安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艾紅霞 通訊員 朱樹娥 李傑)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