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推進林長制常態化運行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8-26 12:13:43

  原標題:當好“守井人” 護一庫清水北上——十堰市推進林長制常態化運行

當好“守井人” 護一庫清水北上 ——十堰市推進林長制常態化運行_fororder_01

丹江口水庫碧波盪漾。

當好“守井人” 護一庫清水北上 ——十堰市推進林長制常態化運行_fororder_02

鄖陽區大尖山綠意盎然。

  今年6月,國務院對十堰市林長制予以督查激勵。

  在全面推行林長制中,十堰市通過建立完善機制、強化林長責任、紮實開展巡林,探索出了一套適應新時期林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十堰是林業資源大市,林地面積佔全省近五分之一,位列全省市州首位;森林覆蓋率73.86%,位列全省市州第二位,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當好“守井人”,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是十堰最大的政治責任。

  5405名林長守土盡責

  全面推行林長制,十堰市聞令而動。

  2021年10月14日,《十堰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出臺,明確市級林長14名,確定26個市級林長制協作部門,13個市級林長聯繫單位。各縣市區結合實際情況,相繼出臺了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

  目前,十堰市共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林長5405人,其中市級林長14人,縣級林長213人,鄉鎮級林長1021人,村級林長4157人。

  為了推進林長工作規範化運行,十堰市制定了林長會議制度、林長制信息公開制度、林長制部門協作制度、林長制督查考核制度和林長巡林工作辦法(試行)。同時,完善工作機構,在市林業局設立林長制工作科,承擔市林長制辦公室日常工作。房縣、竹山縣單獨成立林長制服務中心。

  每一名林長有責任區域,守護每一個山頭每一棵樹木,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推進林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冬防火,春造林,一年四季轉山林;一邊巡,一邊記,解決林業難問題。”這是十堰市幹部群眾在各級林長履職後新編的順口溜。

  十堰市市級林長,先後到丹江口市、鄖陽區、鄖西縣,了解落實丹江口水庫沿線森林管護、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防治、沿江沙化治理、林業産業等情況。

  據統計,截至6月3日,全市5405名林長共巡林31309人次,其中市級林長巡林28人次、縣級林長巡林311人次、鄉鎮級林長巡林7372人次、村級林長巡林23598人次。

  造林用林活林齊頭並進

  十堰市以林長制為統領,壓緊壓實林長責任,形成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林業發展濃厚氛圍,造林、用林、活林、管林齊頭並進。

  2022年2月14日,十堰市第一號林長令出臺,要求加快林長制常態化運轉,抓好當前林業重點工作,推進林業高品質發展。

  盛夏時節,十堰市茅箭區玄岳大道綠色廊道景色宜人,大葉女貞、桃樹、香樟、欒樹、桂花、黃櫨、金竹等觀花賞葉植物錯落有致。推行林長制以來,十堰市大力開展玄岳大道林相季相改造,形成可視範圍立體生態景觀帶,達到春花、夏蔭、秋色、冬綠的景觀效果。該市以林相季相改造為抓手,推進全市森林提質增效。目前,全市已完成林相季相改造25.33萬畝,佔計劃30萬畝的84%。

  造林綠化,綠滿十堰。今年上半年,十堰市完成營造林面積50.93萬畝,佔年度計劃89.8%。同時,該市以項目建設推動林業高品質發展。今年,十堰市已獲省發改委批復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資金130321.2萬元、省財政廳下發2022年省級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第一批資金8140萬元。

  打造林業産業鏈,讓生態惠民富民。十堰市組建木本油料産業發展工作專班,先後3次召開全市木本油料産業鏈建設推進會,並多次深入丹江口市、鄖陽區開展木本油料工作調研,與企業、農戶一起為産業發展謀思路、想辦法、解難題、創收益。目前,全市木本油料種植總面積達到128.54萬畝。同時,加快推進森林康養産業建設,編制全市森林康養三年行動方案、基地評定辦法(試行)。竹山縣聖水湖森林康養基地、太和梅花谷森林康養基地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

  開發林業碳匯,讓林業資源活起來。近年來,十堰市對照碳匯造林技術規程和相關要求,先後實施了綠滿十堰、精準滅荒、新一輪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長江防護林建設、長江沿岸綠化、裸露山體修復等生態修復工程,森林品質得到明顯提升,碳匯儲量快速增長。預計“十四五”期間,該市年碳匯量1051萬噸,年均碳匯收益約3.7億元,林業碳匯開發前景廣闊。目前,鄖陽區、竹溪縣已與有關單位合作開發林業碳匯項目。

  發揮十堰的“塞罕壩精神”

  十堰市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當好“守井人”,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是十堰最大的政治責任。

  莽莽秦巴山區,鬱鬱蔥蔥的森林資源築成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涵養了豐富的水源。保護好這青山碧水,最關鍵的因素在人。

  十堰市建立“林長+聯絡員+林業員+護林員”一體化體系,強化聯繫單位聯絡員的協調作用、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的落實作用和護林員的管護作用,促進巡林等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實現林長巡林常態化、規範化、高效化,守護碧水青山。

  丹江口市涼水河鎮位於漢江、丹江交匯處,東西南三面環水,北依橫山,河套眾多,有500多公里的庫岸線,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

  涼水河鎮黨委書記、鎮級林長馬必雲介紹,全鎮轄15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林地面積26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8.21%。為了保證一庫清水永續北送,該鎮聘請護林員143名,實行網格化管理,加強森林資源管護。作為基層鎮級林長,馬必雲的職責就是組織完成林長制的各項目標任務,檢查、督促責任單位和村級林長嚴格落實林地用途管制,負責村級林長、護林員隊伍的日常管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鄖陽區楊溪鋪鎮的楊溪鋪、清涼、樸家河3個村交界的大尖山,被譽為“十堰的塞罕壩”。這裡地形地貌複雜,山勢陡峭,岩溶石漠化面積達3萬餘畝,威脅著漢江水質安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鄖陽區利用全民義務植樹契機,拉開大尖山石漠化造林序幕。人們30多年植樹造林,使得裸露的大尖山披上綠裝,遏制住水土流失,守護著漢江生態安全。

  當地人稱,大尖山上那一片壯觀的綠色,是十堰的“塞罕壩精神”的真實寫照。(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訓前 通訊員 趙輝 楊文)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