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有良方 蝦肥稻更香 “潛江蝦稻”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側記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10-08 17:17:29

  選育繁育、生態種養、加工出口、節會文化……素有“蝦稻之鄉”美譽的湖北省潛江市,用20餘年的時間精耕蝦稻産業鏈條,構建了蝦稻産品從田間地頭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的産業體系,颳起的潛江蝦稻風潮席捲全國,走向世界。

  堅持從産業到科技,從生態到品牌的發展戰略,潛江市走出了一條探索蝦稻種植模式、提升蝦稻品質、打造蝦稻品牌的特色“稻路”。2021-2022年度“潛江蝦稻”區域公共品牌價值為288.9億元,品牌價值同比增長14.7%,連續四年登頂行業榜首,潛江蝦-稻綜合産值超過600億元。

  蝦稻共作  生態安全

  蝦稻融合,共生共榮。田間自在游動的小龍蝦,腮白個大肉飽滿,是當之無愧的“網紅”。

  它們把稻茬當家,暢快地進食著稻穀秸稈腐爛産生的浮游生物,之後便把有機質豐富的糞便留給土壤和水稻。在形成這種綠色循環的同時,還促進了耕地的地力保護和土地生態恢復,真正實現了生態安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綜合效益。

  一紅一綠,一動一靜。“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的和諧場景被視為潛江水鄉田野中最美、最靈動的畫卷,也是潛江“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的生動寫照,“中國蝦稻之鄉”由此而來。

振興有良方 蝦肥稻更香 “潛江蝦稻”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側記_fororder_圖片5

潛江蝦稻生長進入成熟期,等待收割  攝影 洪少君

  近年來,潛江市堅持蝦稻産業雙輪驅動,穩步推進蝦稻共作模式轉型再升級,加快實施潛江蝦稻“三品一標”提升行動,保證優質蝦稻糧源,高效集合科技創新力量和農業傳統資源,讓人感受到潛江蝦稻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速度、力度、溫度。

  多舉並施 擦亮品牌

  好水養好蝦,好種出好米。“圍繞蝦稻産業高品質發展,潛江市農業農村局通過蝦稻共作優質稻品種的選育、試驗示範展示、現場觀摩‘看禾訂種’等舉措,進一步強化蝦稻共作優質稻品種的推廣應用,並且通過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産和標準化加工,確保蝦稻品質和品質。”潛江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負責人介紹。

  智慧色選、低溫保鮮磨米、自動化包裝……在巨金米業加工車間內,來自潛江蝦稻田的稻穀,從原糧形態進入收儲加工設備,到變成一袋袋高端商品糧,整個過程高度自動化,且各項數據可監控收集。

  巨金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廣斌介紹,“近年來,通過‘蝦稻共作’種出的各種品類的蝦稻米,已成為潛江的優勢特色産品,公司蝦稻品牌的展示臺上陳列了琳琅滿目的産品。”

潛江市巨金米業有限公司優質蝦稻産品展示 攝影 洪少君

  因稻美,因蝦富。不僅稻米,小龍蝦的産業鏈也發展迅速。近年來,潛江創新研發出的小龍蝦加工業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性發展,開發“潛江龍蝦”與更多産品捆綁行銷,進一步提升了小龍蝦相關産品的附加值。

  通過做深一産、做精二産、做活三産、做強品牌、做實標準、做足保障,潛江市牢牢把握市場機遇,推進“美食+”“旅遊+”“直播+”“電商+”與“潛江蝦稻”區域公用品牌的合作,著力構建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産業融合發展格局,爭取到2025年蝦稻綜合産值突破1000億元。

  據了解,隨著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潛江市高度重視“潛江蝦稻”區域公用品牌的發展,將繼續推動其蝦稻的品牌、標準、技術向市域外延伸,實現潛江蝦稻在更多企業、更廣地區共建共享共用,真正實現從産品“走出去”到産業“走出去”的轉變。(文 周家源 漆若昕)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