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安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昔日“水窩子” 今朝“聚寶盆”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10-27 09:26:59

  原標題:昔日“水窩子” 今朝“聚寶盆” 滄桑巨變數崇湖

湖北公安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昔日“水窩子” 今朝“聚寶盆”_fororder_01

崇湖濕地風光旖旎。(通訊員 谷少海 攝)

湖北公安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昔日“水窩子” 今朝“聚寶盆”_fororder_02

青頭潛鴨育雛。(荊州市觀鳥協會供圖)

湖北公安崇湖國家濕地公園:昔日“水窩子” 今朝“聚寶盆”_fororder_03

崇湖濕地小島景色宜人。(通訊員 谷少海 攝)

  水鄉公安縣,崇湖讓人流連忘返。

  金秋時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公安縣城鬥湖堤出發,往東南方向約摸15公里後,便來到湖北公安崇湖國家濕地公園。行走在圍堤上,挺拔的水杉、婀娜的楊柳夾道相迎。湖邊,蘆葦迎風搖曳,荷葉翠綠欲滴。遠眺,藍天白雲下,一湖碧水波光粼粼,一個個湖中小島若隱若現。

  好一幅水鄉美景!

  崇湖的前世今生

  滄海桑田,崇湖的前世今生充滿傳奇色彩。

  當地老人講,此湖因地震陸沉而成,始稱“沉湖”,後來分為南北兩部分,又稱“重湖”。新中國成立後,湖區人民為表達對黨的崇敬,以其諧音更名為“崇湖”。

  在過去,崇湖是“水窩子”,這是不爭的事實。

  崇湖北面是九曲回腸的荊江,自古“萬里長江、險在荊江”。南面是水系交錯的洞庭湖流域。荊江河道蜿蜒曲折,洪水宣泄不暢,極易潰堤成災,從1644年至1949年300餘年間,荊江大堤決口19次。其中1931年決口,計有9縣33.3萬公頃良田被淹,荊江兩岸幾成澤國。

  資料顯示,崇湖係因江河氾濫,河道變換,洼地積水成湖。

  新中國成立後,荊江分洪區建成,約佔公安縣一半面積。1954年長江全流域發生特大洪水,荊江分洪區3次開閘分洪,保護了荊江大堤、江漢平原和武漢市的安全。

  崇湖是荊江分洪區最重要的湖泊之一,是一個調蓄湖,主要調節公安縣鬥湖堤鎮、閘口鎮、麻豪口鎮3個鄉鎮的漬水,以及湖區周邊魚塘和10余萬畝農田的抗旱用水,至今仍保留著7個進水口、2個出水口。

  隨著三峽工程建成,長江中下游洪水威脅大為降低,加之荊江分洪區內溝渠縱橫,形成網絡,崇湖外積水基本上可以通過溝渠排走。

  “水窩子”成為歷史。除非遇到特大洪澇,崇湖的調蓄作用不再明顯,而生態功能則凸顯出來。

  公安縣委、縣政府與時俱進,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于2014年啟動崇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經過5年的努力,湖北公安崇湖國家濕地公園于2019年獲批。

  公安縣崇湖國家濕地保護中心主任朱海堂介紹,崇湖屬洼地型淺水湖泊,面積1475.11公頃,濕地率為99.52%。

  “漁三代”上岸守護濕地

  記者走進崇湖濕地,遇到公園巡護隊隊長屈長輝正騎著摩托車巡湖。他每天沿著崇湖跑一個來回25公里,主要禁止獵鳥、捕魚等行為,守護著濕地的安寧。

  51歲的屈長輝曾經是“漁三代”,他的人生經歷與崇湖緊緊交織在一起。

  上世紀50年代,公安縣成立崇湖漁場,開發利用崇湖資源。“我的爺爺成為漁場正式職工。爺爺講,那時崇湖水面很大,接近10萬畝。”屈長輝説,到了六七十年代,人們向湖區要糧,5萬人參與圍湖造田,崇湖主湖面積縮減至2萬畝左右,其餘的被開墾成一口口魚塘和一塊塊農田。

  魚米之鄉物産豐饒。上世紀70年代前,崇湖漁場養殖尊崇自然之道,水草豐茂,魚蝦成群,湖水可以直接飲用。

  屈長輝于1994年進入漁場工作,成為“漁三代”。他説,崇湖漁場為發展經濟,推行“內部職工承包經營”“股份制”“招商引資對外發包”等多種管理模式,向湖裏要更多的魚。

  2006年,崇湖漁場與外地水産公司簽訂承包養魚合同。“承包商投放飼料、肥料,一味地追求産量。沒多久,清澈的湖水開始變渾濁。”屈長輝説,崇湖水質一度變為劣五類,人們心痛不已。

  兩年後,崇湖漁場與新的承包方簽訂合同,規定“人放天養”,只能投放魚苗,不能投放飼料、肥料,不得施用魚藥,養殖密度控制在一定範圍。

  崇湖漁場與華中農業大學水産學院合作,發展循環水養殖,保持零排放,利用沉水植物和水生蔬菜等挺水植物,凈化水質。

  崇湖慢慢恢複元氣。2014年,崇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啟動,漁民洗腳上岸。屈長輝也告別“漁三代”身份,于2019年加入巡護隊,成為濕地公園的守護者。

  青頭潛鴨築巢育雛

  一系列舉措,為崇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保駕護航。

  ——《湖北公安崇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6-2026年)》和《湖北公安崇湖國家濕地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出臺。

  ——縣政府整合近1億元建設資金,加強崇湖濕地公園和周邊村莊環境整治,整修生態步道10余公里,植樹6萬株。

  ——崇湖周邊修建“漁農分界溝”,防止周邊村莊生活用水和農田積水排入崇湖。在各進水口建攔截設施,第一道是攔草柵,將雜草雜物擋住;第二道是物理凈化池,對排入的積水進行凈化處理。

  ——實施拆圍堤、拆圍捻、拆圍網,收回崇湖對外承包經營權,由縣百湖公司在濕地公園的建議下實行人放天養。

  崇湖濕地得到保護與修復,有效改善了動植物生存環境,濕地資源逐年增加。

  昔日“水窩子”,今朝“聚寶盆”。朱海堂介紹,截至目前,崇湖水生植物430種、鳥類物種157種,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由4隻增加至157隻,水質也從原來的劣五類提升到三至四類。

  “青頭潛鴨對環境非常挑剔。青頭潛鴨數量增多,説明崇湖濕地生態環境優良。”朱海堂説。

  今年,崇湖青頭潛鴨築巢育雛“搶鏡”。5月至7月,荊州市觀鳥協會在崇湖觀察青頭潛鴨築巢育雛全過程,一對親鳥繁殖7隻雛鳥,引起網民熱議。

  人們保護自然,自然也慷慨地予以回饋。今年持續乾旱,崇湖濕地發揮調蓄功能,灌溉周邊10萬多畝稻田。公安縣麻豪口鎮荊豐村村民陳恭偉7畝稻田,收穫1萬多斤稻穀,喜獲豐收。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崇湖濕地是生動寫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訓前 通訊員 趙輝 田海濤)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