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陸22萬畝土地託管收穫“三贏”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10-27 11:57:36

  原標題:農業社會化服務催生一批“田保姆” 安陸22萬畝土地託管收穫“三贏”

安陸22萬畝土地託管收穫“三贏”_fororder_01

安陸市煙店鎮白店大畈糧食豐收。(通訊員 楊鵬程 攝)

安陸22萬畝土地託管收穫“三贏”_fororder_02

安陸市雷公鎮運陽合作社裏秸稈資源化利用。(通訊員 楊鵬程 攝)

  才將糧歸倉,又見耕種忙。

  10月中旬,在安陸市煙店鎮八里村,金風染黃的最後一茬稻穀“鑽”進收割機,衝刺全年豐收。趁著天氣好,墑情足,油菜翻耕播種一體機在田間穿梭,翻耕稻田,播種油菜,以待來年花開、菜籽豐收。

  本該忙碌的時節,村民卻“偷”得了閒。“種了大半輩子田,如今有了‘田保姆’,幾乎不用操心了!”笑意爬上村支書汪年順的嘴角。

  得益於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少像汪年順這樣的“資深農民”當起“甩手掌櫃”。近年來,安陸市搶抓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市契機,引導325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社會化服務,培育種植領域專業化農服組織8家。全市22萬畝流轉土地被現代農業高端技術“接盤”,流出了效益,轉出了生機。

  12萬餘畝農田“托”進MAP農場

  汪年順今年50歲,是出了名的種糧大戶。他的“田保姆”,是中化MAP農場。2018年,中化農業在村裏建MAP農場,他將流轉來的500多畝農田“送進”中化MAP農場“託管班”。

  據中化現代農業安陸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蔡松介紹,270個種糧大戶、新型經營主體流轉的12萬畝土地,種植全程採用中化MAP方案,即統一良種供應、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統一訂單收購、統一金融授信的“七統一”方式。中化提供種子、化肥、農藥、農機、技術跟蹤服務和金融服務,組織15家大型農機合作社負責“耕、種、防、收”全程社會化服務,種糧大戶、新型經營主體負責田間管理,村級組織負責流轉集中連片的土地,各方打好“配合戰”。

  2022年,中化安陸中心創新服務模式,與47個村級組織簽訂5300畝“全托協議”,農民徹底放手,打工種田兩不誤,每畝保底收入不低於1500元,糧食按市場價回收,有效解決小農戶種不了、種不好、賣糧難的難題。

  4年前,剛開始託管時,汪年順心裏直犯嘀咕:“把田給別人種,怎麼能放心?”

  汪年順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對於農戶來説,不解決托給誰、怎麼管、能不能管好這三個問題,誰也不敢第一個“吃螃蟹”。

  安陸市土地耕地面積96萬畝,常年糧食産量9億斤,是全省重要糧食主産縣。在城鎮化的進程中,也面臨著“誰來種田、如何種田”的困惑。為此,安陸市引進規模、能力、信譽、業績等各項指標全國一流的“田保姆”——中化農業,推出MAP農場託管服務,將規模化種植戶和小農戶都吸納其中。

  2021年,中化MAP安陸中心累計線下服務農戶400余戶,服務面積15萬畝,技術培訓3000余人次,線上服務面積35.4萬畝。MAP落地安陸後,目前在農機社會化服務、烘乾倉儲、糧食收儲、加工貿易等全産業鏈方面不斷完善。

  土地託管方興未艾

  田間地頭,中化MAP、稻田香等採取“耕、種、管、收、儲、運、銷”于一體的“全托式”服務面積14萬畝,晨風農機、旺鑫農業等“套餐式”服務面積21萬畝,楚飛農業“飛播+飛防”服務面積近15萬畝……

  今年安陸的秋冬播“大片”,由農服組織“領銜主演”。除了中化MAP模式,安陸市積極探索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多種路徑——

  聯合發展模式。為發展香稻産業,接官、洑水兩鎮4家合作社成立了區域性的涢之香種植合作社聯合社,整村推進香稻種植,為農戶提供工廠化育秧、機耕、機插、飛防、機收、烘乾、收儲等全程社會化服務。今年已種植1萬畝,明年計劃2萬畝,3到5年發展到10萬畝。

  晨風模式。作為國家級示範合作社,安陸市晨風農機專業合作社網絡103名農機大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形成獨具特色的菜單型、保姆型、流轉型三種服務模式。菜單型將機耕、機插、機防、機收等不同環節的作業服務明碼標價,由農戶點單;保姆型把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統一打包,價格優惠,農戶自願託管;流轉型則由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目前,晨風農機專業合作社年服務面積在3萬畝以上。

  “合作社+農戶”模式。安陸市稻田香種植專業合作社從工廠化育秧做起,年育秧40萬盤以上,穩坐全市工廠化育秧“第一把交椅”。在此基礎上,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合同,提供從種到銷的全程託管式服務。目前,輻射範圍已擴大到相鄰的應城市多個鄉鎮。

  安陸市友誠種養專業合作社的“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湖北禾豐糧油公司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安陸市神庵府糧油專業合作社的“村級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等,各種託管模式在田間生根發芽。“多樣化的社會化服務方式、方法,為老百姓種田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為全市穩定糧食生産、確保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安陸市副市長曾光説。

  “多贏”助推農業“換擋提速”

  土地託管模式的實際效果如何?

  首先,老百姓是否有賺頭?

  土地流轉出去後,八里村4組村民汪國順也換了新身份——土地託管網格員。他算了一筆賬:5畝田流轉給村裏,由中化MAP農場託管,自己當土地託管網格員領工資,農閒還可以外出打工,收入較以往單純守著土地翻了一番。

  其次,農服組織是否虧錢?

  “農業生産實現規模化和機械化,就可以從各個環節降低生産成本,讓農民和農服組織‘雙受益’。”中化安陸中心負責人蔡松表示,在農資農具採購上,農服組織拿到的是市場批發價,“這就是規模化帶來的好處。”

  再者,農業是否增效?

  在安陸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姚重平看來,社會化服務通過引進新技術、新機械、新品種、新理念,讓現代農業技術真正“接盤”農田,推動農業發展“換擋提速”。

  9月,走進安陸市煙店鎮旺鑫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優質稻基地,一台臺聯合收割機在田間忙碌,把養在稻田裏的黑斑蛙驚得“撲通”直跳。收割後的稻田,秸稈打捆機將稻草打包集中運往公司車間製作秧盤,實現資源化利用、循環式生産。據公司負責人劉曉虹介紹,該公司通過流轉土地,探索綠色生産全域化,打造智慧稻田、生態池塘,發展清潔能源。公司主打的“旺鑫·陽光田園”生態米,市場銷售價格是普通大米的10倍左右。

  種香稻、收齊草、編草繩,安陸市今年出臺《安陸市草繩産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産後秸稈循環利用思路,通過組織規模種植,打造綠色循環經濟,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化MAP農場“全托”的5300畝土地,正是“香稻+草繩”的最新嘗試。

  據統計,安陸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累計服務面積187萬畝,服務小農戶6.82萬戶,服務主體年增收近2000萬元,農戶年增收達2200萬元,化肥、農藥施用量下降4.23%,一大批綠色優質新品種、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物質裝備集成推廣,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穩步提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楊鵬程)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