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來源:新華網  |  2022-11-16 09:51:03

  新華網武漢11月15日電 題:江城遍是愛鳥人,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連迅、余淩雲、張軼

  千百年來,鳥類和人類密切相伴,生活息息相關。如今,在國際濕地城市武漢,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愛鳥護鳥隊伍,讓人鳥和諧相處的歷史永續相傳。

  14年一線監測練就聽音辨鳥本領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武漢沉湖國際濕地美景。新華網發 魏斌攝

  沼澤水域蒼茫無邊,耳畔鳥鳴此起彼伏。秋日,10月11日,武漢市蔡甸區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早上6點就出發,7點已經與同事一行3人驅車來到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開始了一天的鳥類監測和調查工作。他們隨身攜帶著單筒望遠鏡、照相機、無人機、三腳架等設備,要沿70公里的防護大堤行駛一圈。

  沉湖國際重要濕地位於武漢市蔡甸區西南部,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沼澤濕地,以典型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水禽為主要保護對象,總面積約17.4萬畝。馮江今年40歲,2008年從華中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畢業後,在沉湖濕地已經度過了14個春秋。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馮江在沉湖濕地開展鳥類監測和調查工作。新華網發

  車輛以平均10公里的時速緩慢行駛在大堤上,馮江和同事們一邊開車,一邊觀察著車窗外的沼澤濕地。發現鳥類較多的淺灘,他們就停下車來,搬出設備開始工作。發現一些不常見的鳥類,他們就用照相機拍下來,回去整理後進一步研究。中午1點,馮江和同事們完成監測,當天共記錄到2.2萬隻鳥類生活在沉湖濕地。

  工作以來,馮江觀察到的沉湖濕地鳥類新紀錄已有19種。14年的鳥類監測,讓馮江練就了聽音辨鳥的本領:不用眼睛,只聽叫聲,他就能準確分辨出幾十種鳥類。馮江説,對鳥類進行監測,可以更好了解鳥類的生活習性和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加強對鳥類的保護,為鳥類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馮江和公安人員將搶救回來的鳥兒放歸自然。新華網發

  經過多年的保護,沉湖濕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來這裡越冬的鳥類越來越多。現今,沉湖濕地越冬水鳥規模達到8.5萬隻,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64種,有記錄的鳥類也從2005年的153種增加到現在的277種。“看到越來越多的鳥類在這裡生活、安家,自豪感油然而生,這也增強了我們保護鳥類的信心。”馮江説。

  細心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盧群是國網武漢市黃陂區供電公司員工,2005年入職。專業過硬的他被安排在前川供電所,從事10千伏供電線路維護工作。從小愛鳥的盧群對鳥類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很感興趣,業餘進行了大量的學習研究,前往各地探尋鳥類成了他工作之餘的最大愛好。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盧群在水面安裝紅外線觸發相機,對繁殖期青頭潛鴨進行監測。新華網發

  2014年春天,盧群聽説黃陂孝感接壤府河段一處蘆葦盪漾野鴨成群,一向愛鳥的他和同是鳥類愛好者的李思純一同前往探看。果真,斑嘴鴨、綠頭鴨、夜鷺、白鷺、須浮鷗等各種鳥兒在那裏的天上、塘埂、水中,熱鬧極了。特別是一隻黑色頭頸頂著綠色光澤、看著有些“面生”的鴨子,引起了細心的盧群的注意,勾起了他的好奇。他拍下照片發給專業人士辨別,經確認,這竟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憑著長期的觀鳥經驗,盧群判斷,青頭潛鴨極有可能在府河進行繁殖。此後他一趟趟蹚進長滿水草的水中,細細搜尋青頭潛鴨的蹤跡。當時正值漲水季節,水最深的一次已經淹沒至盧群的脖頸。終於,2014年6月14日,他在一處露出的苔草上發現了青頭潛鴨繁殖巢的蹤跡。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盧群拍攝的青頭潛鴨出雛畫面。新華網發 盧群攝

  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裏,盧群和其他觀鳥愛好者一起持續跟蹤拍攝青頭潛鴨,留下了青頭潛鴨覓食、嬉水、遊弋、築巢,以及小鴨孵化的珍貴畫面。2015年9月,武漢被國際組織證實為青頭潛鴨已知最靠南的繁殖地。與之前“最南推測繁殖地”河北衡水相比,盧群的發現將青頭潛鴨“最南繁殖地”向南推進了近900公里。

  後來,平時除了跟蹤拍攝、持續監測青頭潛鴨,盧群還和其他志願者一起為保護青頭潛鴨的棲息地而不懈努力。如今,生活在府河濕地的青頭潛鴨種群數量大幅增加,最多一次調查的個體數量達到308隻,府河濕地已經成為武漢市青頭潛鴨的三大繁殖地之一。

  江城遍是愛鳥人,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天鵝湖位於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街紅星路府河大堤處,核心區域面積約4500畝,每年有大量天鵝在此越冬。2012年,柏泉街道辦事處組建了一支志願護鳥隊,由當地林特站職工及附近村民參與,每年入冬後對天鵝湖進行24小時巡護和監測,以保護候鳥。目前這支護鳥隊成員已達27人,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被稱為“花甲護鳥隊”。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柏泉街“花甲護鳥隊”對鳥類開展巡護監測。新華網發

  “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沿著天鵝湖的圍欄行走,一邊查看圍網是否完整,一邊撿拾白色垃圾,還要勸阻各類驚擾鳥類棲息的行為,每天步行巡護的距離在30公里左右。”柏泉街護鳥隊隊長湯國社説,今年候鳥的“先頭部隊”抵達時間提前,護鳥隊10月10日就開始上堤巡護,比往年早了10天。

  在武漢市,有一家社會公益組織“武漢市觀鳥協會”一直從事著觀鳥、護鳥、愛鳥工作。協會成立於2007年,當初,9名核心會員以觀鳥愛好為原動力,每週在武漢市周邊濕地、公園、湖泊等不同生態環境下開展觀鳥活動,風雨無阻。2016年開始,觀鳥協會開始做武漢市重點區域鳥類監測,設立個多個鳥類監測點。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武漢市觀鳥協會成員開展鳥類觀測。新華網發

  目前,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已經增加到現在的230多人,隨同協會開展愛鳥護鳥的志願者超過千人。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説,10多年來,協會志願者已在武漢地區發現了390多種鳥類記錄,累計彙編9000多份鳥類監測報告,並在武漢三鎮設立了70個重點監測區域,發展了一批批“鳥類動態調查員”。此外,協會還經常組織愛鳥護鳥科普宣傳,組織市民開展環境保護活動,為鳥類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武漢市組織了多種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宣傳,創造各種條件鼓勵市民愛鳥護鳥。2020年以來,武漢市開展了青少年進濕地研學教育活動,每年面向全市百餘所中小學招募9至18歲的孩子擔任“濕地小衛士”。走進自然,“認領”一塊濕地,親身參與到濕地保護和科普中,吸引諸多中小學生踴躍報名。“讓孩子們學到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心中播下熱愛自然守護自然的種子。”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唐聞説。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武漢市新洲區法院法官在漲渡湖小學開展濕地保護法律宣傳。新華網發 李金星攝

  武漢市境內江河縱橫、湖泊密布,被稱“濕地上的城市”。全市擁有165條河流、166個湖泊,濕地面積約為16.24萬公頃,佔區域面積的18.9%。隨著對各處濕地自然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來武漢越冬和生活的鳥類越來越多。據監測,截至2022年10月,武漢市共發現並記錄到447種野生鳥類,包括9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其中有3種為入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瀕危動植物紅皮書的極危物種,有5種為瀕危物種。

  唐聞説,如今在武漢市,愛鳥護鳥共建美好生態家園的觀念深入人心。在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武漢市人鳥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江城遍是愛鳥人 共建美好生態家園

武漢市萬鳥翔集,成為鳥類幸福家園。新華網發 王玉明攝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